前面幾篇討論到兩聯盟比賽的議題,小弟想順勢拋個磚,希望能討論看看兩聯盟比賽與未
來方向的看法,
麻煩各位鞭小力點~~
我認為兩聯盟合辦比賽對雙方與球迷是利大於弊的,
要以什麼樣的形式去完成可以討論,
熱身賽、明星賽或冠軍賽都行,
但完全不交流才可能把路走窄。
1.
有人說職業與半職業(業餘)比賽或是舉辦冠軍賽會降低格調,
我的看法是比起格調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
辦這比賽能獲得什麼好處才該是做決定的因素:
對P+來說,合辦比賽最重要的是製造話題性,
目前一個球季一隊只有24場比賽,加上季後賽不到四個月就打完了,剩下的八個月要怎麼
去延續它的討論度?辦比賽會是一個很好的方案,況且與四隊外的球隊交手,話題性也會
增加。
對SBL來說,與新聯盟合辦比賽,能增加曝光度,效率絕對比自身這些不擅行銷的外行人
來的好,也許還能再維持幾年僅剩的基本盤,甚至向P+球隊借鏡去促使它進步。
2.
P+會被吃豆腐的疑慮,我想大部分人在意的點是P+出錢出場館出行銷為何要讓SBL來蹭?
首先,球迷急著幫球團省錢我認為很好笑,
我個人的想法是有好比賽我就買票支持,至於收益不是我該考慮的,那是球團該評估的事
。
再說比賽還只是龍哥拋出來的話題,八字都沒一撇,
真的要做的話如何出錢與分配收益可以討論的空間很大,未必是對半分,也未必是一邊全
拿,
收益也不會只有門票,只要兩邊評估過利大於弊,什麼比賽都可以辦的。
3.
而所謂P+會因小失大?我滿好奇什麼樣的好處是小,什麼樣的壞處是大?歡迎討論。
4.
至於會讓P+與SBL被視為同一層級的問題,
若是討論球隊實力,我認為目前就是半斤八兩,
P+收了不少SBL舊將,他們也是有許多發揮空間,
球員也許會因為主客場制增加進步的
動力與比賽當下的激情,
但那樣的差異不會讓這些球員換聯盟後變成另一個等級的球員,
即使有李家瑞這樣的例子,也只是因為他在前一個球隊沒有足夠的上場時間罷了;
若是討論職業與半職業(業餘)的差異,
假設富邦與裕隆在季後打了七戰四勝的系列賽而裕隆勝出,
請問各位會因此認為裕隆職業富邦業餘嗎?
我是不會把比賽勝負與聯盟性質混在一起討論。
我個人是希望兩聯盟的明星賽跟冠軍賽能都辦,
兩聯盟明星的對抗跟延續籃球話題的兩聯盟冠軍對抗都很有吸引力。
SBL:
我不看好SBL能繼續走下去,現在球迷的訴求是職業化與主客場,
但它職業化最大的障礙不是與籃協糾纏不清,而是主要的元老球隊都有明顯的天花板:
台銀與台啤公股的性質註定不可能一年砸幾千萬納稅人的錢去賭職業化成功;
裕隆則是母集團連年虧損,它一直以來持續投入是靠嚴老的熱忱,冀望它投入更多必須有
更實際的誘因。
過去幾年SBL每況愈下,每支球隊都是虧本當慈善在做,
比起期望它職業化,公股與玩不起職業的球隊賣給民營企業去投入P+才是我認為最好的做
法,
不但增加P+的規模,也能讓這些球員有比退去甲組有更好的發展。
SBL陷入如今的泥淖,未來怎麼發展的主動權已經不在它手上了,
它能存活下去唯一的機會就是P+搞砸了,讓九太等球隊不敢跳船,才有苟延殘喘甚至重返
榮耀的機會
(但重返SBL前五年的盛況難度遠比P+成功難太多太多,畢竟招牌已經被玩爛掉了)。
P+:
板上大多數人似乎對P+信心滿滿,但請不要忘記SBL初期也是有好幾年的榮景,
P+本身的問題還有不少,不是光喊這是職業這不是業餘就能解決的:
1.
先不討論薪資上下限、選秀制度、自由球員與外籍生的完整制度等問題,新聯盟總是需要
時間去一一處理,這些問題若是一兩季後還沒有要做,再來抨擊不遲
(但我個人是認為薪資透明化沒有理由現在不能做,要職業化卻不透明真的是自己挖坑讓
人罵)。
2.
黃金一代退休:
這可能是最迫切的問題,當志傑阿鼎阿敏田壘岱豪Q退掉後,P+的行銷門
面剩下什麼?
行銷再怎麼厲害,也需要好的比賽內容去搭配,
若是端出來的菜沒有吸引力,觀眾還是會流失的
(很遺憾兩聯盟的中生代目前沒看出來有能取代黃金一代老人的表現,
新人或許有機會,但也有未來出走的問題)。
當這些老將退休後比賽內容能不能吸引人?
我在看過熱身賽後的態度是保留的,也許洋將加入後可看度會增加,
但洋將每年來來去去,本土沒有球星吸引力還是會大打折扣。
3.
新生代明星出走:
這是與當年SBL相同的問題,
現在各隊力捧的高國豪曾祥鈞等新人兩三年後會不會出走中國CBA?
這又是一個會讓觀眾大失血的難題,這些人是P+期望去接下聯盟未來招牌的人才,
若是要砸錢留人,那得先在這兩三年內把市場做大到能負擔這麼高的薪資,
否則很可能會是下一個垮台的前職籃CBA。
4.
實力差距過大與隊伍數、比賽場數過少:
這三個問題若持續下去都會造成熱度衰退。
雖然很多人說職棒也只有四隊,
但兩者很大的差異就在於比賽場數與帳面實力影響比賽結果的程度差異。
職棒一年打120場七個月,
P+只有24場,一年只有不到四個月有比賽,
剩下八個月要維持著討論度有一定的難度。
而籃球相對於棒球,集中球星能決定比賽的程度高非常多,
相信大部分版友預期的P+冠軍賽組合與我相同,
這已經造成看比賽看點下降。
而隊伍數少造成對戰組合話題性也有限,爆冷機率也降低,
若長久下去討論度會難以維持
(SBL台銀金酒與台啤裕隆的對比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部分新球迷都會是戰績迷,
若是球隊不斷輸球,球迷難增加就會難回本,
SBL弱隊能靠補助與公股球隊當做慈善撐著,
職業弱隊要是連續虧損有可能撒手不玩了)。
5.
FIBA規定:
當年日本因兩聯盟競爭被禁賽的前車之鑑就在那,
現在P+與SBL的競爭會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若是FIBA來函,政府一定會主動介入,到時候政府會支持P+還是SBL?
雖然球迷心中自有公論,但現實是並沒有官方的說法去明確區分哪個是職籃哪個是業餘,
若是FIBA要求籃協給答覆,我相信版上沒有人能有肯定的答案,
扯到政治就是各種睜眼說瞎話,到時候只會是一波更難看的各自找立委拉政黨拚關係
(講難聽點,這好像還是SBL那批不務正業的高層更擅長的領域)。
我認為P+若要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
直接挖角SBL現有的即戰力球隊是最好的方法,
而非緩慢挖角球員或每年簽幾個新人。
SBL現有的許多中生代好球員,是P+最前缺的一環,
蔣淯安黃聰翰李啟瑋黃泓瀚于煥亞蘇
奕晉李愷諺胡凱翔周柏臣謝宗融林郅為李維哲等,隨便舉都是一堆。
新竹收了李家瑞潘冠翰成立煥等SBL舊將都有發揮空間,
就證明兩聯盟實力沒有什麼差距。
P+四隊的規模要消化台灣現有的籃球人才庫與期望未來支撐國際賽選才是不現實的。
哪怕SBL立即解散,九太立刻加入,五隊還是吃不完台銀台啤裕隆球員,
只會讓許多球員在當打之年溫板凳或退休徒留遺憾。
比起挖角零星球員,
拉走兩隻以上球隊讓SBL自然解體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若以這個目標作為前提,
一個方案是找新企業買下台銀台啤加入P+,
另一個是拉攏九太裕隆轉戰P+。
前者操作難度不低,若要吸引企業,第一個球季必須要證明新聯盟是有未來性的,
不虧錢才能吸引愛籃球的企業主,
能賺錢才是吸引企業進場玩職業運動的根本;
若是後者的方案,
現在P+就不該把SBL與籃協放在一起看待,
哪怕這兩個組織確實關係密切,
球團之間與籃協之間還是有隔閡,
至少不該與SBL球團關係弄僵,這麼做只會增加來年挖角球隊的難度。
我相信SBL還是有許多希望能更上一層樓的球員、教練、與管理階層,
把他們全當簽賭閻去抵制,
對P+加速成長與台籃不會是好事。P+未來該做的不是把籃協SBL捆再一起當敵人對抗,
讓那些還有熱情更進一步的SBL籃球人才看到新聯盟的未來性,
給他們跳槽的信心,
分化SBL球隊後讓它因球隊數過少自然解體,
再以國內唯一聯盟的身份對抗籃協,應該才是更合理的方向。
P+篇幅很多是因為對這聯盟有更高的期望,
對SBL的期望只有這批球員值得更好的歸宿。
板上許多人逢SBL必反,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以實際的行動用新台幣支持P+,讓觀望的球員球隊看到市場的潛力,
再擴大P+增隊與SBL球隊跳槽的聲量,應該比謾罵多半沒剩幾年的SBL更有幫助。
討論看看,請注意用詞不要進桶了~~
(手機排版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