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八年級球迷的心得

作者: turtless5566 (烏龜56)   2020-10-24 12:06:37
簡單自介,八年級中段草莓世代,新竹人。
-
從小到大,常聽說羽球才是最多新竹人從事的運動,可能這只是我的刻板印象,可能因為
竹科的社交需求,可能因為新竹的風真的太大了,室外籃球場遇到冬天的九降風總是有許
多不便。因此國小時家人讓我加入羽球校隊,基本上對SBL甚至NBA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
回想以前第一次知道台灣有SBL,應該是在小六,看電視時偶然轉到台啤對達欣的冠軍賽
,已經忘記是第幾季了,只記得田壘一直投進三分,轉播圖卡顯示身高203公分,我相當
驚訝,為什麼那麼高的人可以一直投外線,動作還那麼靈活,防守他的鋒線都只有190多
到底要怎麼守他的外線啊。當初達欣有個洋將好像叫艾倫,不到200公分,時不時來個大
猩猩灌籃,對一個第一次看(半)職業籃球的小學生來說也是挺新鮮的。
從冠軍賽才開始看球,有種看沒多久怎麼球季結束沒比賽看了的失落感。也就是從那時候
開始,我開始會跟同學去玩玩籃球,開始期待下一季SBL的到來。有趣的是,家母也從此
變成達欣鐵粉,比我還鐵。
我也在那段期間上網搜尋了很多田壘的影片,俠獸對決,年輕時輕鬆灌籃,我錯過了SBL
最精華的那幾年。
-
上了國中,發現班上所有男同學,看的都是NBA,我與他們完全沒辦法聊籃球,甚至還會
被嘲笑看那什麼爛比賽。當時的我覺得NBA沒什麼好看的,體能勁爆根本學不來,SBL的區
域防守和戰術至少在班際籃球用得上,學得來的。反骨的我在那時候常對他們訴說「惡性
循環理論」,你們不關注台灣籃球,台灣籃球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資源去進步。
現在想來,甚是有趣。
我跟家母跑過新莊,跑過苗栗,當然也在新竹看過球,應該還有其他場館但我沒印象了。
-
高中時,班上總算有幾個有在關注台籃的同學,我們在SBL到新竹市時號召同學進場,當
時有學生優惠穿制服二樓不用錢。我們還帶著「竹X力挺SBL」的標語進場,接受平面媒體
採訪,第一次上了報紙,可見我們幾個號召的同學多麼恨鐵不成鋼。
-
那段期間國際賽也是一定要關注的,Q的加入贏中國,黃金世代合體,俠獸配合絕殺卡達
,瓊斯盃每年壓軸的中韓大戰。
說到中韓大戰,當時是票房保證,全場滿座的球迷共同對客隊噓聲,對爭議判決鼓譟,希
望未來還能再次體驗這種氣氛。
-
後來隨著球星出走CBA,以及我到了南部唸書,漸漸的對SBL就沒什麼關注了,LBJ翔+布拉
那年還會看看轉播,再下一次就是為了OJ了。那時候我發現當我沒有主動關注,我也不會
被動看到SBL有任何的行銷或宣傳。
倒是家母還是鐵粉,會一個人從新竹跑台北看球,直到達欣退出SBL。
-
隨著時日推移,現在的年輕潛力球員,年齡開始比新生代球迷如我還要小了,SBL卻還是
一潭死水。對我來說P+就像黑暗中帶來希望,雖然是許許多多的巧合才促成的,也還有很
多地方可以更進步。但是如果說這樣的希望,還需要那些老前輩全數同意才能執行,這不
跟常任理事國制度一樣可笑嗎。
-
最後聊聊攻城獅熱身賽,屬地主義做得很好,我這個新竹人從消息出來就開始關注這支球
隊,這個熱身賽就像個球團與球迷的初次見面會,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也不用過
於嚴苛。當年在看SBL時,身邊的觀眾都是看門道的老觀眾了,哨音剛響我們大概都可以
馬上講出是什麼樣的犯規或違例。而看攻城獅的球賽時,成功的行銷明顯吸引到很多平常
不看球的人,看門道的球迷市場畢竟太小了。DJ在帶動客隊罰球時的鼓譟時,我聽到旁邊
觀眾說「這樣真的可以嗎」,不只聯盟和球團,這些新觀眾們也還在熱身,還在學習,希
望正式開賽的主場觀眾可以更熱情的放聲吶喊,像當年的瓊斯盃那樣。
-
新聯盟熱身賽點燃了台灣籃球一個小小火苗,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當年SBL的581人難堪
紀錄,若我沒記錯,正是在現今攻城獅主場館新竹縣立體育館寫下的。
從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希望台灣籃球可以更好,其實我完全看不出來新聯盟的努力到底
哪裡針對SBL了,倒是熱身賽後各種風向專欄,到底誰才是把劍指著對方的那一方呢?
作者: knifewei1919 (刀哥)   2020-10-24 12:57:00
作者: StarTouching (撫星)   2020-10-24 13:07:00
守舊派太多 不敢放手讓職籃好好發展不過板上和圈內相反 過度仇視SBL的太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