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乘風再起或沉淪向下 SBL勿妄自菲薄

作者: kenny1300175 (蘇湖)   2020-12-10 12:12:15
2020/12/10 05:30
記者林岳甫/特稿
2003年時任體委會主委林德福拜會國內多支球團,再攜手籃球協會催生SBL,當時成立目
的是為給國內球員舞台,期待有一天能建立職籃聯盟。
初衷打造國內球員舞台
如今等了17年,P.LEAGUE+在今年成立,而向來屬「半職業聯賽」的SBL將不再是國內籃壇
最高殿堂,可改以培養更多本土好手為優先目標,和P+聯盟共存,也能替國家隊擴大人才
庫。
SBL在過去確實培育不少球星,「黃金世代」的林志傑、田壘、曾文鼎、楊敬敏,到中生
代的劉錚、周儀翔等,他們除了能力超群外,能有本事到中國CBA聯賽淘金,最關鍵就是
在SBL打出名堂。
SBL當年歷經一段輝煌,曾吸引不少球迷進場,在2014-2015年第12季總冠軍戰台啤對璞園
激鬥7戰,還是場場爆滿的盛況,只是隨球星外流、行銷不力等因素,短短5年人氣直線下
滑。
籃協淪代辦 成轉「職」阻礙
即使SBL不少球員享有高薪,職業也是籃球員,但因籃協屬於辦比賽的單位,唯一能做的
就是邀球團前來參戰,聯賽本質完全不符職業聯盟型態,行銷、周邊商品、主客場經營都
難以推動,聲勢自然被P+聯盟壓過去。
不過,P+聯盟元年採不設身高限制的雙洋將,本土球員能否獲得發揮空間需觀察,而SBL
限各隊1名洋將,且高度不能逾203公分,並將每隊例行賽增加至40場,使各隊本土球員有
發揮空間並藉由比賽增加經驗。
兩聯盟應共組育才大平台
P+聯盟成立鐵定對SBL的人氣再次造成衝擊,但SBL不用自甘墮落,能續以培養本土球員為
出發點,球員未來能打出身手,同樣能挑戰P+聯盟或旅外,不只能獲高度關注,也有高強
度競爭,兩聯盟共存一同建立更大的國家隊人才庫,於國際賽力拚佳績,對台灣籃壇才有
真正的幫助。
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418164
作者: yohstart2016 (一生懸命)   2020-12-10 12:17:00
作者: StarTouching (撫星)   2020-12-10 13:30:00
樓上...因為你只有對立的想法才會只有這點想像力只要採取合作關係 大牌球員就能快速流動農場化就沒有養球隊的意義的話那各國次級聯賽是在哈囉?反過來說 僅僅四隊職籃就可以讓搞垮非職業聯賽這不就代表台灣籃壇頭重腳輕 非常危險?那你知道很多國家的次級聯賽一開始都不是一級出錢嗎甲組在哪SBL農場化 = 業餘化 = 長賽季甲組一般的甲組球隊也沒辦法跟你打長賽季你富邦組了二軍沒對手磨練也沒意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