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臺灣職籃雖然說剛成立
但也有很多東西是中職能給PLG當作職業運動聯盟經營的範例
光是簡單的從訓練,軟硬體設施,行銷
球場部分 PLG各球隊已經有在投入了
深耕基層,學生層級合作等部分
這點 攻城獅和夢想家目前算走在前頭了
引入科學儀器協助訓練之類的
這些也需要PLG球團持續去努力 而中職 這點已經不成問題了
行銷部分
攻城獅很多人都是行銷人員轉去的 自然是沒問題
其他隊伍就得多多加油去學學中職球隊或直接看NBA球隊怎麼做的
再來 就是球員的薪資
中職目前有八個人月薪在70w以上 50w以上有21位
這等薪資規模 雖然棒球和籃球薪資結構截然不同
但能達到這種等級也是說明中職的蓬勃發展
細看最頂尖的那幾位
海龜王維中97w 林泓育80w 陳俊秀80w 張志豪75w 林益全72.5w
更別提前幾年林智勝甚至破紀錄120w
選秀簽約金 近年基本上首輪不是海龜就是高中生
而海龜不用簽約金 所以直接看高中生
2016 狀元 560+100(激勵)w 榜眼 520w
2017 狀元 555+100(激勵)w 榜眼 540+140(激勵)w
2018 狀元 560+100(激勵)w 榜眼 550+150(激勵)w
2019 狀元 590w 榜眼 520+150(激勵)w
2020 榜眼 550+160(激勵)w
幾乎都在550左右 高的甚至接近600W
{中職各隊有默契 簽約金(不含激勵)一律不會破600W}
這點今年可以看看PLG選秀會端出什麼等級的簽約金
說到底 希望PLG能少走冤枉路 前有中職可當借鏡
發展應當是能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