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培養基層球員

作者: flyclud (無)   2021-08-29 21:16:53
看到呂俊錫的影片及板上討論基層培訓,有感而發。
本文會以二個面向去討論:一、基層培訓;二、運動產業發展
一、基層培訓:
首先界定基層的定義是以國高中為限,我自己也曾在基層服務過。我認為整個體制和
社會氛圍影響了基層的發展,也限制了球員的可能性。
台灣的基層籃球培訓給我的感覺都在強調兩個字—「速成」。
而速成文化,其實和整個基層環境還有賽制的競爭,以及社會的期待息息相關。
我不會去責怪基層教練,很多基層教練花了很多時間在球隊上,他們有戰績的壓力。
打不好可能拿不到補助、招不到學生、球隊解散、教練失業等等。尤其以台灣甲組資格賽
來說往往拿不到分組第一,就不可能晉級16強,win or go home,在職業賽場很熱血
但HBL是高中聯賽,是學生聯賽。重點在培育,這種競爭淘汰的賽制,放在以培訓基層的
高中聯賽來說適合嗎?
因為有壓力,所以要速成。一個球員進來,教練當然不可能從有那個時間慢慢從0培養
身高的高,不會運球投籃傳球沒關係,上場搶搶籃板防守就好。
身高一般的技巧不好沒關係,會防守跑跑快攻就好。
所以這也造就了整個JHBL和HBL整個大環境的球風,就是打「快」。
為什麼要快? 因為場上最容易得分的方式就是快攻,最好贏球的契機就是用防守製造失誤
然後打轉換快攻。快攻過去多打少,得分機會高,又能掩蓋學生球員投籃不穩定的缺點。
所以為什麼國高中的訓練都是以體能為主,而且幾乎每隊都可以看到使用221的全場包夾
因為只要製造對方失誤,就能快速順利地拿分。
能夠"簡單"的拿分,何必打陣地"困難"的取分。
陣地戰需要全隊5個人的配合、走位,需要每個球員在場上臨機應變,需要球員在不斷
場上思考判斷。這個是需要花長時間去培養、訓練的。作法太慢了,無法應對緊湊的賽程
而球員在最好學習的黃金時刻,被訓練成體能超人,但沒有教育他們去思考或打磨賽場上
更細節的部分。只有體能,卻沒有對球賽的理解。
所以HBL每年雖然都很熱血,兩邊快來快去,但仔細一看失誤都很多,而且場上無章法。
打出漂亮團隊配合的play真的很少。HBL幾乎只剩快來快去,快到最後變成亂;要不就
是看球隊當家明星如何表現。
但諷刺的是,HBL這種比賽的節奏,上了大學、職業隊甚至國際賽,根本就用不到了。
成人球員誰還會被全場包夾壓到失誤?比的是處理球的智慧以及穩定度。
我們在國高中花了大把時間養出來的體能和全場包夾,上了成人賽場根本無用。
而真正能幫助球員走更遠的一些觀念、球賽理解、穩定度,反而在基層不被重視。
因為基層的求「速成」,反而使我們球員在職業賽場「晚成」。
二、運動產業的發展:
不多說,台灣的籃球產業根本才剛起步,希望職業籃球真正能變成一個成熟的產業,
而不只是一種消遣性的娛樂。一個成熟的職業運動,它能帶動周邊的產業興起,而這些
周邊產業完善,最後也會回到職業運動變成加分的效果。像今天板友PO呂俊錫的訓練
影片,裏頭是韓國非常有名的技術訓練室:skill factory,不乏有球員找過他們做技術
訓練。而美國就更多了,比如說: Drew halen、Chris Brickley。前者找過他的有Tatum
鉛等;後者有melo、hardan、CJ、米丘等球星。強如NBA明星,仍需要找專門的技術訓練
師加強自己的技巧。Melo在和拓荒者簽約之前,幾乎都泡在訓練師那邊。
這也是為什麼小四在籃球摸骨當中,會建議周儀翔暑假不打中華隊,飛去美國找訓練師
的原因。
找訓練師是要自己要花錢請的,球員願意花銀子,讓他們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爭取更大
的合約。這也是我所說的當職業運動真正做為一個產業來發展,技術訓練師才會越發被
重視。職業聯賽產業做好,球團願意投資-球員花錢做訓練-球迷享受更好的比賽。這樣
才是一個正向循環的產業模式。
總結一下:
1.基層培訓真的不要再花大把時間,訓練一些未來職業賽場用不到的東西。對,我說的
就是全場包夾。不如多一些時間教導球場的觀念,以及戰術思維。然後加強每個位置基本
動作上的訓練。以歐洲高大球員來說,很多都能秀一手傳球或外線投籃。
2.運動產業發展成熟後,會有更多的資源願意投入,如訓練師等,由訓練師再針對球員
的需求,打磨不同的技巧,幫助球員回到賽場上後表現更為出色。
作者: chipretender (chipretender)   2021-08-29 21:25:00
法國阿根廷澳洲很多球員其實體能很普,但腦子跟反應可以幾乎完全彌補,當然遇到美國這種摧枯拉朽式的體能和技能無法抗衡,但也夠跟一堆腦子還沒跟上的大黑柱或跳跳人玩了……其實美國多數技巧都很紮實,只是天選之人特多,技巧加上變態體能。台灣的科班可能還沒美國ncaa三級的純愛好者紮實……我覺得是經驗和球商的傳承,台灣和中國的球員真的很可惜,被操到根本沒有時間心力思索而且這些關於籃球方面的精神資源即使是教練本來也是匱乏的。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真的是判斷力和反應的差距,這次日本在奧運非常明顯……其實只是在亞洲的話,差別真的還好……出世界是真的有差日本即使二隊也可以靠戰術球商跟中國1.5隊拉鋸,但1隊在奧運被老人玩死……反應不是同次元,但其實日本戰術成功的話還是能把球搞進……就真的球商和反應差別非常大,不然即使內線歸化雷爆掉了,以現今潮流大柱不算太流行,八村渡邊稍微頂下勉強還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