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plusplus426 (c++)》之銘言:
: 如題
: 不清楚目前的P+有沒有專門設置球探
: 中職也是瞎子摸象靠打聽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
: 結果先行者靠著球探霸權了好一段時間
: P+在取消上限後
: 更沒有選錯人的本錢了
: 一來新秀更貴
: 二來新秀主題都是大專畢,首輪能選上的對即戰力的要求都很高
: 錢要花在刀口上
: 錯一步就會被別隊拉開
: 目前有球隊設立球探追蹤大專UBA的嗎
下面棒球說的比較多
不喜勿入
說一下球探
以中職來說好了
其實球探的經驗上跟歷史上
台棒是是可以找到起源
當然也因為台灣算是棒球大國之一
美國日本部份球團
也有設置幾個外國人駐台專門找球員
譬如很有名的Mariners的Jimmy
或者前時報鷹後來洋基隊的Steve wilson
都是很有名駐台球探
只要你到現場高中棒球
甚至國中棒球的比賽
都能看到這堆人拿著測速槍跟攝影機
還有筆電做紀錄
多則可以到十幾二十人以上
現場非球員甚至有時候
除了球員親友加油團以外
最多就是這批人
外國人以外
然後也有一些台灣人或者台裔加入
部份甚至還是退役球員身份
譬如前兄弟球員王金勇是費城人球探
lamigo耿伯軒是教士隊
球探也有分幾種派別
有的傳統一點喜歡看球員
實戰比賽來做分析
針對各個時期成長上固定追蹤
家庭背景
球員個性都會一併紀錄
數據參考一下就好
起始時間有的可能從13歲就開始
有的還會跑去跟家長還是教練認識一下
印象MVP machine書上
提到這種傳統球探已經在
慢慢可能會被專業運動數據分析人員取代
不過這跟籃球大不相同
我要說的是
台棒這一邊是因為球探的起源
已經起碼30年
經驗的傳承跟業務的內容類型都相當有經驗
但是台籃幾乎就是0
不過中職球團也沒有特別往這塊經營
這根本沒有獲益的投資幹嘛投?
就找幾個助理教練有空去看一下就好
主要是因為球員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預備年底一個被解僱
選秀先選一個來等
根本也不想什麼養成
每個進來就是當即戰力用
或者就是充人數的roster filler
所謂新秀球員
就等中華隊資歷外加兵當完
早則22 晚則24歲才進入中職大有人在
當時一堆吹噓148的
進來只剩135的大有人在
因為業餘就猛那麼幾場
然後沒有保護身體
職業球團也不會養成
就用古老方式來操 自然生長 好用就用
把他們把投球效率提升減少球數
還有高風險耗損投球給降低做調整的方式
傳統教練一點都不會
也沒有什麼高速運動儀器分析人員
外加說是新秀
但年紀也到24了
根本無法延伸任何天花板
就是只能靠自身天賦跟老天爺了
甚至還有球團玩到只剩八壯士
二軍也是亂燒
球員一堆人受傷壞掉
這個距離現在也才10年前的事而已
因為養二軍
養成在台灣人的觀念就是浪費錢
就是聯盟規定要做才成立二軍
其實最早有二軍是美國在20世紀初
(應該吧 書不在我手上)
紅雀的一位管理部門
發現每多一隻小聯盟球隊
一軍平均能多兩勝
而且比起花錢買自由球員在獲取勝利上的
cp值是更好的
所以才開啟大量養小聯盟球隊
最多甚至到30隊左右(一隊下面有30隻)
這才是起源
回到台灣
中職在2010後期因為部份球隊開始認真玩
中信的屏東訓練基地等等
外加不少退役球員自身體驗運動分析
來回饋台灣的球隊或者開設專業訓練機構
譬如王建民 郭泓志 謝長亨等人
所以大概從2019年起
基層球員質的飛躍是很有感覺的
中職的新秀養成也開始爬升
球探其實也有參與其中
部份球探甚至為了讓想要的球員更有競爭力也會分享一些技術提升或者多練守位給小球員來讓球員天花板等評價更好
從2019起高中球員每年至少都有兩三位
甚至四五位達到150公里以上
但是之前大概兩年才平均一位150高中生
而國中球員年年都有好幾個躍過140
甚至以前能投到155後段的實戰球速
非旅外的台灣球員是幾乎是沒有
現在非旅外的1999年以後生
超過150甚至已經有30位以上
摸過155也有5位
甚至兩個已經逼近160
他們現在普遍不滿23歲
而且很可能突破
20年前中職
頂級體能5%的標準就是
正右投你能場場穩定投到140
但現在已經是會被嫌慢的等級
主要是棒球養成在延伸天賦上
是相對可以賭一下的
而且比賽多跟輪替球員也多
有些沒成長的起碼可以當roster filler
幫忙球隊養前段重點新秀
不過少數也有打破天份評價長成名人堂的
球探的多寡其實跟你球團球員需求量
息息相關
重點球團認知上要知道養成這個是好的
而不是被逼的
因為如果大家隊上都沒太多的空缺
(一個蘿蔔一個坑)
隊上也不需要屯新秀養成
就像早期中職一樣
那就簡單從中華培訓隊 亞青資歷開始看
外加就是UBA比賽來看
大家也都知道那幾個要選
連我們鄉民都知道就是那幾個
只是順位問題而已
需要說養成嗎?
籃球也不是棒球
真正談樂透區新秀養成
球隊就是認真要清位置出來給他上場
給他球隊賦予的角色
有個計畫
Lebron James進來就是把Ricky Davis清掉
給他幾年上場充份打
讓他犯錯
最後休賽季看季賽缺點來加強
但是如果是二輪秀或者被認定摸到nba能力有限沾不上輪替的
就真的只能上場吃那少少的時間
幾年內可能就去其他海外打球賺錢了
因為球隊的12人缺就是很少
而且還能簽其他自由球員
但基本上籃球一個新秀球員進來
球隊有安排有計畫的
基本上5年內你就能看到他在聯盟上的能力
當然也有原本感覺很有展望
但最後上不去的像是tyreke evans
也有原本還好但突然爆發的
不過大致五年裡都能看到
不過大齡秀真的時限會縮短
因為球員體能黃金達到100%
以前有看過資料是在27歲
但是現在的運科應該是更能延伸不少
那回到現在台籃職業球團
籃球球探以往根本是沒有經驗的
你頂多從一些網路上資訊得知
因為台灣籃球員也沒有外國人特別來看
特別來做過報告之類
也沒有人開啟這個行業
外加球員需求量還是不夠高啊
找人兼職就解決了
再來球隊的養成來說
攻城獅為例
不要說朱雲豪養成
比他年輕的高國豪我都不知道怎麼養
因為球就是給辛巴跟法師打的
這不能怪他們
因為球隊認為要贏球只能這樣打
朱雲豪 高國豪
他們兩個在各自的位置上
根本很難養到什麼
就是配合洋將打球的roster filler
整個目前聯盟真正建隊核心在養
就是陳又瑋
當然直接新秀核心代表球隊也很可能菜就是或者有大量傷痛球員等意外狀況
但是球隊有沒有
養成計畫性或者前瞻性就很明顯
看看勇士怎麼用kumiga
大家也不傻
怎麼看攻城獅問題就是很大
高國豪三分提升了
問題這本來就是他休賽季改練的
但他其他的數據甚至影響力都下降
個人認為主因還是洋將影響
他慢慢變成C&S就好了..
持球都給法師
半場陣地都給辛巴
所以這也是普遍一個現況
本土球員普遍能力還不到位
這也是大家可能要
等到本土&新秀球員整體到達一個
球賽銜接 以及足夠影響力再來談
否則雙洋將的體系下
本土真的要靠運氣才能遇到像小火車
還能順便提升本土球員能力的球員
真的要偷笑了
所以在以上談的重點下
反而尋找洋將的球探顯得更重要
不然你本土的缺就是這麼少
影響比賽能力上也需要時間驗證
主要UBA上來職業還沒有足夠樣本做驗證
哪些球員特質比較能複製數據
大家又都想win now
這要怎麼去安排養?
所以我也無法反駁每每我說哪個大學球員
很有機會
卻遇到板友說的幾位 大學殺神
蕭順議 林明E等回饋
再來又沒有二隊或者發展聯盟打比賽
真的很難把球探這個部門做大
頂多找個助理教練去UBA現場看看
反正只選一兩個
而且可能還當roster filler用
大學球員最頂那批
每年畢業數量幾乎
就快能被P跟T1分掉第一輪
第二輪基本上可能開始有球隊不選跳過了
那你看球探需要做什麼…
我球隊今年重點只要挑一個能用
但是我主要8個主力設定好已經在那邊了
那就從選秀名單裡找到六個最好
起碼能中一個
不中就別找沒聽過就好
而這六個最好不就大家幾乎都能知道的人嗎?
反過來中職不是
後輪有時候能看到大驚喜
而且可以反應到各隊養成能力
就說某幾隊進來一陣子
都能突破本身球速極限
但也有某隊新人球速進來後常常下降的
甚至長不起來
主要洋將影響力真的差距也
比較大(籃》棒)
相對的台籃本土球員
要上場爭顯得真的很辛苦就是
不過新秀競爭能力上棒球這塊是很強
顯示出來的競爭感這幾年是很誇張
一堆老球員真的都快站不住了
經驗少什麼幾乎是不存在部份新人身上
最後還是台籃新人養成需要一點時間來看
目前就是因為發展的太好了
但是其實還是欠缺很多東西就是了
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