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白了就是台灣這不上不下的半職業 SBL 導致的
是的,他們孕育出很多像黃金世代的球星
但當SBL到了中期或後期
球隊越來越消極營運
當本土球星蔣淯安還要降價才能留在台啤打球
且要很有企圖心、先天條件又優異的
才有可能挑戰CBA拿好的薪水
這樣的環境誰要來挑戰?
願意挑戰的只要SBL有固定的薪水
打球也就慢慢像公務員了
雖然身為猿迷很不想提
但領航猿的確有很多過去打SBL的人
早就沒有那個進步的熱誠
林俊吉進職業前就在練拋投了
林耀宗拋投練了幾年後說想回SBL打
因為禁區比較沒那麼硬
這心態就很不運動員
當然我也不能怪 SBL
要是沒有他們撐這快20年的時間
中生代斷層可能更慘
只是我覺得台籃近年職業化帶來的效應
不會那麼快發酵
3500的出現勢必鼓舞了許多人願意走這條路
但這些幼苗們少說要10年才有機會表現
更不用提他們很可能知道自己趕不上這個球員薪資通貨膨脹的大好時機
想要中生代跳出來有點難了,心態都已經定型了
我是覺得要再有耐心點等職業化發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