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看阿提諾,又要打職業賽
又要配小隊,也要跟大隊
這樣的身體能操多久
真的要像QD那樣操好操滿嗎?
如果能再歸化一個成長型,像是大B的歸化
配合年輕小隊打國際賽,一起成長
這樣萬一阿提諾不能出賽時,也能有備案
所以籃協是否能有多個歸化的規劃?
如果歸化能算在華裔與外籍生資格內
應該能刺激營利性質的職業隊自行找來歸化
或者若要比照QD視為本土
可以訂該歸化代表台灣出賽FIBA國際賽場數
QD
瓊斯盃打了30場
FIBA國際賽打了28場
假設
若歸化球員代表台灣出賽FIBA國際賽滿15場
可視為QD條款,第四節視為本土
這樣就有誘因,讓營利性質的職業隊
為了提升戰力與精彩度,自己找猛的來歸化
大概是 夢想家找了洋將大B來歸化
籃協不用出錢 籃協爽歪歪同意
當大B代表國家隊打FIBA國際賽滿15場
夢想家可以把他當本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