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9 05:18 聯合報/ 王大樹/資深媒體人
曾締造「林來瘋」旋風的林書豪,在大年初五宣布加盟台灣職籃P聯盟高雄鋼鐵人隊,引
起許多議論。有人批評他過去賺人民幣,現在卻來賺新台幣而不齒;有的則認為其身手仍
可馳騁台灣籃壇,看好他場均有廿分戰力。總之,不論是要親眼見識,還是給他下馬威,
歸根究柢就是去球場看他的表現,能否創造在台灣的「林來瘋」。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橫空出世一位名不見經傳、在紐約尼克隊充其量就是墊檔球員的東
方面孔球員,在「籃球殿堂」麥迪遜花園廣場,林書豪被安排上場,其實也是「死馬當活
馬醫」心態,他卻掌握這次機會,攻下生涯單場新高廿五分,及出賽最多的卅五分鐘。
如果僅是「曇花一現」,就不會有「林來瘋」傳奇。當年NBA勞資糾紛造成球季縮水,
尼克戰績排名後段班,有點放棄球季意味,主力球星「甜瓜」安東尼打得意興闌珊,但林
書豪把握難得機會,兩天後又在主場攻下廿八分,這次教練給他先發了。
激化「林來瘋」的成名作,就是那場對抗湖人、且對手還是超級球星「小飛俠」布萊恩的
比賽。林書豪大砍卅八分,連布萊恩也舉大拇指,接下來的他就成了全球的一個奇蹟與神
話,更是麻雀變鳳凰的故事。
當年筆者是籃球線記者,林書豪是繼洋基隊王建民後,再次掀起台灣運動高潮的人物,一
個記者動輒一天負責寫七、八千甚至上萬字,被戲稱是「林書豪作文大賽」,有關他的任
何消息、一舉一動都要寫給讀者看,最後各大媒體也大撒銀彈,讓記者前往美國採訪,對
筆者來說,是採訪NBA經驗最豐富的日子。
林書豪的成功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在美國身分特殊的人、在最重要的籃球聖地
,創造一個很勵志的故事。這讓他下一季轉戰火箭,拿到生涯一筆最豐富的薪水,贊助商
、自我品牌都出現了。台灣人當時更瘋狂,各種力挺社團像是「林家花園」成立,給台灣
籃球迷追星美夢。
當然,林書豪美夢確實做得不長,在長期比賽中顯現他能力不足的弱點,最終被打入冷宮
,從先發變替補,最後成了浪人球員,除了台灣球迷,多數美國球迷也遺忘他了,直到二
○一九年在暴龍隊贏得NBA總冠軍,即使上場時間少得可憐,而這也是他NBA的最終
章。
後來,林書豪簽了大陸贊助商品牌與加盟北京首鋼隊。當時林書豪已被NBA遺棄,就跟
現在加入雲豹的霍華德一樣,不同的是林書豪先前進大陸聯賽兩年。早不來晚不來,如今
再到台灣,難免被不少人批評攻擊。
其實,林書豪在台灣早就有一批不離不棄的球迷,且他過去年年來台舉辦訓練營,培養年
輕選手,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疫情因素加之台灣職籃尚未成型,他轉投大陸打球,只是籃
球人的選擇,非要畫上政治等號,是令他飽受責難之處。
籃球人要看的是他能否在場上發揮球技,如此而已。去欣賞他NBA等級的身手,在場上
能否打出應有水準,若真的表現退化,再棄他而去,沒人會說話。至於現在就要林書豪滾
的,根本不會去看球,一切都只想政治化,也就跟籃球人無關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93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