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班要不要廢除?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用,但要改革。
政府讓學校成立專長班的目的為何?就是要從基層培養專長人才。
體育班也只是眾多專長班中的一種而已,至於體育班為啥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好?
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家長在背後投注的資源,比起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體育班的成本很
低,相對弱勢的家庭也無力幫孩子規劃未來出路。
回到問題,從基層專門培養專長的體育班,為什麼培養不出有競爭力的人才呢?
這就要回到主事者們去思考,這個國家未來的籃球藍圖長什麼樣子?
主事者要先找出適合台灣的球風系統,以及我們基層應該培養出什麼要的人才。
從這個方向才去思考所謂的「統一教材」該教什麼。
再來如何推廣統一教材,我認為必須結合政府的力量才有辦法推廣。
籃協充其量也只是領體育署補助的單位,基層學校也是,所以體育署才是老大。
教材的推廣絕對離不開賽制的改變,「考試引導教學」是千古定律。
首先要落實高中以下的分級賽制,有成立體育班的學校一律只能打甲級,乙級就留給沒有
體育班的社團球隊去打。
甲級賽制訂定一些規則:不能守區域、限制盯人、防守3秒等等,盡可拉開場上的空間,
個人動作才能有效發揮。
再來,受政府補助成立的體育班,專任教練或教師,應該每年受考核。合格才撥發經費。
且每年規定要參與相關的訓練研習,並規定時數。
考核內容則是統一教材的運用,考核方式可以用實戰或是平時訓練。
我反對用比賽成績來當作經費補助的依據,這樣只會讓資源集中在少數明星學校。且無助
於統一教材的推廣。
理由也很簡單,既然是受政府補助,那培養國家未來所需的籃球人才,本來就是應該的。
沒道理政府每年花一堆錢補助體育班,結果培養出的選手在國際上卻沒有競爭力。
至於沒有成立體育班的學校想發展籃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資源(師資、經費),學校
有心但無力。
所以我認為體育署可以規劃一部分的經費給社團性質的乙級球隊。一年一百萬(含教練費
、比賽雜支)應該很夠用了。
教練資格的取得,一樣要先取得具備教授「統一教材」的能力,每年一樣要接受考核。
新任教練的遴選除專業術科之外,也要參考大學學科成績做標準。
如果教練的產生是有學科成績做基礎的話,那自然也不會變成只鼓勵打球卻忽視學科的現
象。
乙級的賽制規定可以跟甲級類似,但我認為乙級要另外限制不能全場包夾。
乙級就是來推廣的,能力好的球隊把對手壓成白癡,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分級很重要,甲級訓練是精緻化專業化,乙級主要在推廣擴大人才庫。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給錢的政府其實跟協會是有點脫鉤的。
體育署不懂籃球,但籃協總有人懂籃球吧,籃協對於台灣籃球發展藍圖是什麼?
希望基層培育怎樣的球員出來?應該是上位主事者要去思考規劃的東西。
籃協負責規劃、執行,政府管考核跟撥發經費。其實兩者要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從上到下
做一個改變。
現在的情況就是政府只負責給錢,然後職籃、籃協、大專體總、高中體總都自己玩自己的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玩法,如何培育好的選手?
球迷不應該這麼卑微,只能期待著下一批的黃金世代,或是期待下一個陳盈駿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