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一些除了器材因素之外的可能性
: 3. 重心分配(手把,踏板,坐墊)
重心分配看似跟器材無關。
但騎車的時候,人跟車也只有三個點有接觸。說到底這還是器材問題。
不只是新手不懂調整,很多老手或店家也不見得瞭解的那麼詳細,廣義上這都是
fitting的範籌。
共通的部分是材質的影響,鐵、鋁、碳纖。
不共通的部分更多,舉凡是:
把手的把型、尺寸、裝設的角度。
公路車整合把裝設的位子。
龍頭的長度、角度、墊圈的高度。
座墊的型、寬、墊料的材質跟厚度。
座管的後移量。
如何去找出最適合的搭配才是最困難的,因為這都要試過才知道,無法完全只依
靠理論。這也是為什麼網路大溼一狗票,連我這種程度也能說的一嘴好理論。
在不額外花錢更換器材的情況下,車子還是有很多能調整的部分。台灣的好處之
一就是網路找資訊很方便,不想多花錢就多看書多爬文多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