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誌聖誕特刊的長文,翻譯如下。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2185834
Economist Dec 19th 2017
第一批被賦予自由的腳踏車出現在1965年7月28日。在那天的前一晚,荷蘭無政府組織Pro
vo散發傳單,說「機動化資產階級的柏油路恐怖主義,已持續夠久了。」有一群人在阿姆
斯特丹市中心的Spui地區聚集,也來了一些記者。警察也來了;他們認為Provo是找麻煩
的傢伙。
Roel van Duijn跟Luud Schimmelpennink兩個人,一開始把三台黑色的腳踏車漆成白色的
。他們的傳單上寫著,「白色腳踏車是首批的免費大眾運輸工具」。只要換上白色塗裝,
那些腳踏車就會被留在街頭上;可免費使用。傳單上寫著「白色腳踏車永遠不會上鎖。」
而這件事,證明是件麻煩事。這些白色腳踏車被留在街上後,被警察沒入。警察指出,根
據1928年的一項法案,腳踏車必須要有鎖頭。所有權並非一種選項。
幾天之後,警察看到Van Duijn又在街頭上把一台腳踏車漆成白色,要求他停止、圍觀群
眾離開。Van Duijn堅持立場,一名警察用警棍痛扁了他一頓。這使得白色腳踏車案變成
轟動的事件。越來越多人加入這項行動;越來越多腳踏車被漆成白色,但警察持續沒收這
些腳踏車。
半個世紀過去,北京街頭上充滿著不是白色腳踏車,而是黃色、橘色、銀色,或其他醒目
的顏色。這些腳踏車不是公共腳踏車,而是私有的,且配有精巧的鎖頭。但這些腳踏車仍
用自己的方法,讓Provo的夢想更進一步。
黃色的腳踏車來自Ofo。會這樣命名,是因為三個字母排起來看起來像一個人在騎車。這
個系統幾年前始於北大校園,當時是一個自願性質的共享單車計畫。今日,Ofo宣稱他們
在全世界的兩百多個城市中,有一千萬輛腳踏車。車身為橘銀色的對手摩拜,則宣稱他們
在中國跟海外,共置放了七百萬輛腳踏車。根據雙方說法,他們每天營運的腳踏車趟次達
到六千萬趟次。Ofo營運長張嚴琪認為,中國一天應可達到三億趟次。
這些腳踏車,與世界上多數共享單車不一樣的是,結束騎乘時,它們不需要固定座。就像
最早的白色單車一樣,可以放在任何你喜歡的地方,也可以從任何你喜歡的地方開始騎。
跟白色單車不一樣的地方則在於,中國這些共享單車有鎖頭。但Ofo跟摩拜可以把鑰匙給
任何人,並對使用者收取費用。
如果你有正確的app,只要把手機鏡頭對準車上的條碼,車子就會解鎖,讓你得以騎乘半
小時,收取一人民幣的費用。對多數人來說,這非常簡單:在北京,多數使用這些腳踏車
的人,騎乘距離都很多(見地圖)。當騎夠了的時候,只要丟在路上即可。很快地,就會有
其他人把車騎走。如果車沒被騎走,系統會提供優惠,讓某些人有動機到達定位、把這台
車騎走。
這樣的模式,是否能在Ofo、摩拜所設想的那種巨大的全球規模中運行,還不得而知;確
定的是,這早已超出Provo的夢想所及之處。與當時不同的是,這個演進半世紀以的產品
,由政治、商業、科技、設計所形塑,早認為共享單車會在全世界各地盛行。
但某些方面來說,改變還是有限。城市還是以汽車為主、仍染擁擠、充滿汙染。但共享單
車的擴散,讓數億人的生活變得更輕鬆些、也更好一些。共享單車與今日世界的其他變化
共鳴。在越來越多的生活領域中,由數位系統提供的及時存取,取代了過去由個人、定點
所提供的服務。串流打敗了紀錄;雲端打敗了硬碟;信用打敗了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