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新人騎公路車約半年的肉腳,就參加了環花東,現在想想還真像一場夢,我竟然
完成了挑戰賽,一些感想現在比較有空寫出來給以後的自己或想參加的新手參考。
FTP~200W NP平均130W
推力比 200W/78kg = 2.56
爬坡5%~6%以內用大盤,以上就得切小盤了
我這次騎的是TCR Adv Pro1 Disc KOM 的二手車跟板友買的,因訂購的新車還沒到只好
先上場,我爬坡吃力特別去換了FSA的功率壓縮盤
齒比大盤是 46T/30T 飛輪是 11~34T,最輕鬆齒比 30/34 不過這次沒用到,因為
平常練車有13%的才有用到。
我參加車隊,包旅宿補給行李,所以後勤方面完全不用擔心。
最後完賽時間,我們整個車隊多數都是團進團出,所以每一個補給站都有等待落後者。
我在其中兩站墊底,另外幾站則是比少數幾位女生稍快,我們每一站補給距離約35km
算是蠻剛好的,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兩天的中餐則是大會的點吃大會的。如果全程用
大會的補給點缺點就是人很多,而且有幾站特別遠。某個車隊他們補給站則是太多,有
些車友就會不想休息然後騎超過,該補的沒補,最後反而慢了。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第一天跟團有點不適應,只想跟到團隊速度,但飛輪放太重,現在
才知道錯錯錯。 我老婆也有上健身房飛輪課,結果跟團跟到腳抽筋,因為用力過度。
第二天的觀察修正之後,0%平地,飛輪放在約20T位置,才是正確的,因為大家靠的是
轉速帶速度,而不是重齒比帶速度,也許重齒比只有競技組才需要,跟著大家一樣用高
轉速也比較不會前面慢下來就撞車,第一天就這樣騎兩下煞車滑行再重踩追上,速度跟
大家很難一致,又累又傻。
平地輪車的爽度,在第二天回程快到花蓮的時候,整路30以上超過一海票獨行俠,爽爆
回程的逆風,比我賽前在西濱練習的時候還大些,記得練習時踩到累翻才25km/hr,前面
有人擋風,真的不知不覺就騎完最後30km,連我都想喊傑克了
爬坡在環花東來說其實沒有很恐怖,總是有人說第二天比第一天難,個人認為相反。
第一天過了牛山還有爬不完的台11 3%緩坡,路又彎彎曲曲的,下坡衝刺休息時間少。
第二天鹿野高台,舞鶴都過了之後就輕鬆愉快了,路又直又平,整個環花東最陡的坡
也才9%左右,其實不用怕陡坡,怕的是長坡,第二天我也是一開始出市區長坡就掉隊
因為長坡要維持200W 才能跟得上團隊,很累,而陡坡180W慢慢爬下坡衝一下也不會
落後太久。整路我很少站起來抽車,爬坡幾乎都下把位,沒看路比較不會心理影
響生理。
再來就是看功率換檔,我這次決定不戴心率帶,因為長途來說騎到無氧區真的沒必要,
看自己的功率慢慢騎,150W就算休息,過200W就切更鬆,有時候坡沒有眼睛看起來得
那麼緩,Garmin車表坡度%都慢好幾拍,這時候看功率最準,這次長距離也讓我體認到
電子變速的重要性,平常我也會騎騎有RED AXS那台,真的差太多啦。
最後我還是得感謝車隊,團體戰跟個人戰真的差太多了,去程快九小時含休息等人約
1.5小時,回程不到8小時含休息1.5小時,對新手來說很滿意的成績,明年應該會再度
來挑戰,希望還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據說一千名以後有淋到午後大雨,我們500名左右閃過)
最後是路人觀察:
風景: 優; 台11海線/台9山線都很值得騎一騎停下來拍照,我落隊後就偷停下來好幾
次拍照
車友: 男:女 約 6:1 公路車99% 電輔車0.9% 小折看過一台,還有兩個六七歲小朋友
騎登山車蠻猛的,第二天上鹿野海放我...
95% 有穿卡鞋,一級名貴車比例不多,也許都在競技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