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轉貼網址:
所有機車騎士,拿出機車駕照看!上面有問題不知道嗎?
http://forum.jorsindo.com/thread-2501240-1-1.html
(出處: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考過駕照就丟一邊嗎?
來來來大家來找碴一下...
https://i.imgur.com/vnzBcnJ.jpg
有發現哪裡不對勁嗎?
那再來一張機車用強制險的貼紙:
http://0.share.photo.xuite.net/suzukiworld/10c3039/9622550/421239331_m.jpg
有發現嗎??
我們每天都在「騎汽車」啊!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二條第一款: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13
一、汽車:指在道路上不依軌道或電力架線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包括機車)。
法規是在2012年通過修改,將機車定義由「慢車」改為「汽車」:
人車事專欄提到:
http://www.carstuff.com.tw/car-news/item/3438-2012-05-09-11-32-15.html
多年來,台灣機車族始終是道路使用的最大宗,但卻在過時與汽機車失衡的法律規範中,與汽車、計程車、公車甚至捷運相比,將道路面積除以使用人數,機車族絕對是道路使用的最弱勢族群,其中關鍵,乃是在法規中的「機器腳踏車」定義,也因此機慢車的定義,多年來讓機車族始終不被重視。終於,於昨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及第92條修正案,將現行機器腳踏車一詞刪除,改以民間通稱的「機車」,作為法規上的正式名稱。
機車終於不屬於慢車,對於全體機車族群應該要高興才是!
因為這條法規的修法原則,就是解除禁行機車、二段式左轉的最有力法條!
(慢車,如腳踏車、獸力車(牛車)等非屬機器動力的車,才真正需要禁行快車道、高速公路與要求二段式左轉!)
想像一下...
一台腳踏車慢條斯理地從基隆路快車道左轉到辛亥路
與一台機車快速地從右車道右切入待撞區準備直行辛亥路
兩台車是不是都很危險!?
如果能對調行駛方式,是否就安全得多了呢
為什麼「二輪敞篷汽車」需要以慢車方式管理,無法騎快車道、無法直接左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CDLQBMH4g
為什麼「二輪敞篷汽車」需要鑽狗洞,或者每次上橋都要繞一大圈?超危險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a2mwsqDsQ
為什麼「二輪敞篷汽車」行駛未明文規定的「車道分割」,總是被冠以「鑽車縫」的負面觀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i3fX6FU3Y
為什麼「二輪敞篷汽車」不能上高速公路?全世界幾乎50CC、150CC以上都可以上去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xyoJ_Q0vk
(上影片說明: 德國高速公路無限速也很安全,因為他們有最良好的車速分流管理與優質人民,在台灣請遵照速限行駛)
其實交通部認為台灣的機車體質比較差、高速公路最低速限60公里對機車來說非常難以達到,所以交通部很好心的讓機車繼續戒嚴,還不快叩謝交通部?
機車路權在法律上正式宣告為汽車已經四年多了
為了鼓勵所有「騎汽車」的騎士們爭取自己的解嚴權利
對抗惡"規":禁行機車、二段式左轉與機車禁上國道等路權
同時也為了降低社會大眾對於機車亂鑽的負面觀感
請響應全國摩托車乖寶寶不鑽車運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96832927201466/
請準備好綠/白/黃/紅絲帶
一起用「不鑽車縫」、「合乎觀感」的方式「騎二輪敞篷汽車」!
活動日期從今天起~ 11/25
緊接著隔天11/26舉辦解除交通戒嚴:廢除禁行機車,不強制兩段式左轉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2178999127931/
確切時間與活動方式還在討論中
這些活動是為了讓社會了解機車對於疏導交通的重要性
不該對機車有這麼多不合理的限制
11/26 當天我們會有一份陳情書 要交給交通部
陳情書裡面會提到:
1. 廢除禁行機車的必要性
2. 不應「強制」兩段式左轉的理由
3. 基於以上兩點所造成的潛在危險
4. 正視疏導交通所需的「車道分割」「車道共享」原則,為此訂定新的交通規則,將機車便利性正名化(不分牌色)
請大家記得: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禁行機車車道!
沒有合理的路權,就沒有合理的人權!
您的人權被踐踏了,還要再漠視嗎?
機車族們!請團結起來!
為了您我的安全用路環境、為了機車與汽車的平權、為了合理的使用公家的馬路
讓不合理的機車戒嚴從台灣消失!
延伸閱讀:「禁行機車」才是禍根◎賴天恆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2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