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回
原本要「電動化」現在折衷「油電並行」,兩樣都補貼、兩種行業都照顧到,聽起來好像很好,但事實是,原本要推電動車轉變成油電並行,是因為政府現在面臨到傳統油車大廠強力反彈。
而台灣機車正面臨「從油轉電」的轉型。
產業轉型是否能成功,很大的因素會跟一個國家發展的方向有關。雙邊補貼聽起來很公平,但齊頭式平等會使台灣交通轉型停滯。
以前台灣為快速國際化、扶植產業,會制定相應的獎勵優惠措施,這是要讓廠商有誘因轉型,提升研發技術。
其實不只是台灣,大部分的國家多是透過政策扶植各種產業。
包含以前的傳統油車大廠也是,發展初期也是各種關稅保護和獎勵,油車發展幾十年所拿的補貼和扶植,國家也沒有少給過。
當然有人說電動車沒有比較環保,只是把污染外包。空污問題很複雜,還有境外或境內污染的問題,但想想,固定污染源集中管理、處理,跟在汽機車在市區排放廢氣逸散,哪個影響比較大?想一下以前鐵路電氣化之後,蒸氣火車排放的氣體和電氣火車哪一個造成的污染會比較嚴重?
問題在於被外部化的污染能不能被「集中管理」。
現在蒸氣火車是一種懷舊,但時代、技術在進步,電動化是趨勢,台灣正在轉型的關鍵點上,就像幾十年前的鐵路電氣化一樣。
當然人會說說用電也會有污染,但你要各打50大板說蒸氣火車和電氣化的火車二個都有污染所以一樣糟?
問題出在「能源的轉換效率」。
用路人每天暴露在交通廢氣之中,要承擔的健康風險成本也沒被計算。然後有人會說都不要騎車就不會有污染?目前是不太可能的,現實就是大家還是需要機車代步,這是台灣很重要的交通方式。就像你不可能要求大家完全不烤肉不焚香不吸菸,只能逐步改善,選擇較佳的方案。
電動機車的碳排放、能源轉換效率相對較好。問題在於產業進入初期的成本投入相對較高,為了要讓消費者買的起,就會有相對應的獎勵措施。如果各打50大板或是油電雙邊補貼,那你要說齊頭式的平等能讓交通產業轉型,我是不相信。
※ 引述《christoffer (foolosophy)》之銘言:
: 原本因為環保問題,2035年要全面電動機車,最近這幾個月油車一直ㄐㄐ叫閒賺太少吃不
: 飽,現在看到原本要全面電動化現在折衷改為「油電並行」,現在政策兩邊補助還有人覺
: 得不滿意?政府真的幫哪邊都吃力不討好,就像uber和taxi?
: 其實兩樣都補貼、兩種行業都照顧到,也還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