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cecheck (菜逼疤)》之銘言:
: 內文柯表示
: 只要下令機車開放走內車道,紅燈時不准
: 移到外面,機車比照汽車按照順序排,不准停到機車待停區就解決掉.
: 但現在麻煩的是,已經開放、車禍上升,然後再去改善,「等到改完、政策做到傷亡率上升
: ,怎麼辦?」
: 一堆都只看標題的難怪風向那麼好帶
: 第一段就說了 比照汽車乖乖去排隊
: 就沒問題了 但是試辦的期間傷亡增加
: 所以要先停 看怎麼改善
: (可以試辦但是不要增加人員傷亡)
我看完這新聞是有點疑問啦
柯文哲自己沒有機車的駕駛經驗,卻覺得在內車道的機車比車汽車排隊就能
解決肇事率上升的問題
但是今天出爐的臺北市政府交通會報只提到開放後,小型車對機車肇事明顯增加
完全沒有提到肇事主因、小客車跟機車誰是主要肇事者的比率。
再來我們看碰撞型態
同向擦撞比例最高
小型車對機車最高
機車對機車次之
追撞次之
開放後,同向擦撞增加幅度最多
第一個疑點是:
擦撞代表是行進間碰撞,但是非交通專業且沒有機車駕駛經驗的柯文哲
提出機車比照汽車排隊?
第二個疑點是:
碰撞型態除了擦撞還有追撞,追撞也是行進之間。(推撞才是靜止時碰撞)
所以碰撞型態都是行進之間,柯文哲的做法是紅燈時不准機車進機車停等區
欸可是紅燈的時候,其他車輛不是處於慢速行駛就是靜止狀態耶?
第三個疑點是:
今天出爐的交通會報根本沒有提到內車道的肇事因素。
也沒有比較開放快車道的路段跟原先機車得行駛的慢車道的事故率比較。
既然沒有肇事原因,跟同路段內外車道的事故分析
到底怎麼樣得出開放內車道比照汽車乖乖乖排隊就能解決問題???
實在很想知道啊
當然啦,有事故就禁止就是台北市政府早有前例
國小學生在人行道上被撞,結果是塗銷該處斑馬線
https://video.udn.com/news/1022451
今年1~6月 台北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是33人 行人就佔10人
台北市政府的作法是大力取締行人違規。
取締行人違規件數是8880,而取締車輛不讓行人的件數是5624
再講一個笑話,取締車輛不讓行人應包含民眾檢舉數量,但是只有警察可以取締行人
違規。也就是撞死人的是汽機車,但是警方卻花了1.5倍以上的力氣取締違規行人。
嗯嗯 小型車對機車肇事明顯增加,但報告中完全沒有針對小型車駕駛行為來討論。
真的是很棒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