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點點局部的片面感受。
與其說追求速效,我更覺得是強調用途。
就我所生活的鄉下而言,這裡的人(長輩)會認為讀書→考試(升學、公職或證照等等)
所以當沒有要考試時,他們會覺得可以把書賣一賣,沒用了,就整理出更多生活空間吧。
(我覺得我的書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閱讀之外,也具有裝飾的用途,個人品味之別)
又或者,當說「我出門去打球!」、「我出門去看書!」兩者所接收到的眼光是不太一樣的
對這版的人來說,看書是休閒的選擇之一,可以等同於打球、打電動、看電視等娛樂
但我生活的周遭,「Kua Che」(台語)大多是指為了某種實質目的的行為,不包含「閱讀」
所以,打球、打電動,旁人至少會認為是因為好玩(興趣),不會管你將來是不是要打比賽?
但閱讀卻跟好玩(興趣)搭不上邊,所以旁人會認為你又沒有要寫作或考試
那幹嘛要看書?看書要幹嘛?或是認為你「用功勤奮」而多了異樣的期待
也許,是因為長輩們就是這麼被教育而走過來的,生活較辛苦,所以凡事要以生活為重
但到了大學時,「看書」的行為還是會有類似的感受,只是差別在「小說」被區分出來吧
「我去圖書館看書」,旁人會問你,你要考試嗎?或給人你很「認真用功」的感覺
就像是在說,去圖書館看散文、科普、社科、文史哲類的人,很少是為了休閒或打發時間
自然而然的會認為,「應該」是要幹嘛吧?不然幹嘛去看那類書?
更不用說你因為對文史哲、科普、社科好奇而購買書籍的人
甚至有些朋友因好奇而去圖書館或購買書籍的人,不太會向周遭公開
除了不想被說你為什麼不去圖書館借就好?之外
也不喜歡因被知道而有了多餘的「期待」(但卻不會期待買球衣球鞋的人球技會很好)
另外,一個很常「買衣服(鞋子)」的人,會給人因喜歡而奢侈浪費的感覺
和很常「買書」的人,會給人浪費且怪異的感覺(他幹嘛不去圖書館借就好)
(雖然我真的有買書癖......而且有2/3都沒看完)
所以,我覺得有部分人對於看書是抱持著「追求用途」的觀念
因不認為看書是追求樂趣,所以看完書的人「應該」是為了考試、進修技能或某具體變化
某具體變化就是將知識內化到身心,但如果那麼容易就內化到身心,那我又何必去看?
總而言之,我認為部分人對閱讀(看書)是有偏見的,除了功利化以外
也有被過於崇高,而產生多餘的「期待」壓力的毛病
如當你正在閱讀,旁人的一句「加油喔!」,就會讓人覺得:「疑?我是有要幹嘛嗎?」
閱讀應該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才對,以前書籍、知識不普及就算了,但現在隨手可得
卻因期待的壓力而讓人不好意思地大聲說:「我平常就喜歡看書,沒為什麼啊!」
以上是很片面的個人感覺,且可能只是我自己本身先有偏見,才覺得別人看我有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