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斷裂與轉型》歷史論文集的感想。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17-07-13 11:54:08
http://0rz.tw/ns9wT
本書主要是將2015年在北大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中所發表的論文集結成冊的專著,主題以
討論歐亞大陸在消亡的漢王朝與西羅馬帝國所各自面臨的轉折,參加此次會議的不少都是
當代史學名家,發表的論文內容也不少是我感興趣的,於是就買了一本回來拜讀。
全部總共22篇論文,長短不一,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限於興趣,我也沒有全部都詳閱。目
錄可參考連結:http://0rz.tw/kib3P
這邊簡單討論一下個人覺得有意思的幾篇。
狄宇宙的那篇是關於如何研究草原帝國的介紹,可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作者本來
就寫得如此,讀來比看英文書還難懂,大概是個人才疏學淺吧。裡面滿滿生硬的詞彙跟
難懂的語句,如果讀者站在書店單翻這篇還會買下去的也是挺厲害了。雖然介紹的是很有
條理。
李開元先生這篇就很令人驚艷了。他對於秦、漢之間的研究總是有不錯的創見,他認為,
大家熟悉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楚雖三戶”指的是陳勝、劉邦跟項羽。此外,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彭城之戰記載:漢王部五諸侯兵...,他認為這“五諸侯”是
指已復國的舊戰國五國。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後戰國時代”的概念。李開元先生主張,
從秦亡到漢武帝初年,是自戰國後第三階段變化轉型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漢朝君臣總結
前朝的經驗,對統治方式展開另外一次的嘗試與調整,一直到漢武帝之後才定型。這段轉
折決定了中國之後漫長歷史的帝國統治形態。文章雖短,但個人覺得非常值得一讀。
“尋盟:西元前36 年馬克‧ 安東尼遠征帕提亞的目的”這篇也是短文,主要說明了安東
尼東征的目的是在於扶植可以背刺帕提亞的勢力,而不在於將這強敵滅國。有興趣翻翻就
好。
“古代晚期歐亞大陸的世界大戰”這篇有點意思,作者的文章標題中所謂的“世界大戰”
,指的是當時雄霸歐亞的突厥帝國出於霸權的爭奪或商業貿易利益在大陸兩端的活動,
特別是東突厥頡利可汗,他往東逼迫了唐太宗簽訂了渭水之盟後,又往西去參加了波斯
與東羅馬的戰爭,結果陷入泥沼,導致自家後院火起,然後被唐朝反擊最終被俘。這段
故事頗有意思,推薦一看。
“西羅馬帝國何時終結”、“476 年之後西部諸王國和東羅馬帝國”與“第一個千禧年
中歐洲的帝國與發展”這三篇的主旨鮮明,分別討論西部諸王國怎樣慢慢脫離東羅馬在
名義上的宰制及影響,還有隨著農業科技的成長(重犁),歐洲經濟重心北移,改變了西
歐政治格局,,雖然都是淺略的討論,但可以一看,作者引用書目也值得關注。
“諸子均分與帝國一體:817 年虔誠者路易的傳國計畫”,這篇也是很有趣的一篇。主
要是分析路易是如何在法蘭克人傳統的家產諸子均分跟帝國一統中掙扎,企圖努力維持
後者,但出於某些歷史的偶然跟個人能力而最終失敗的分析。
“淮水邊境與中古早期族群化進程”跟“從遼、金行記看宋代士人的華夷之辨”這兩篇
則是討論南北朝時期跟宋代怎麼看待“中國”的思想變化。共通點都在於一種從理論跟
現實不一致的情況下,不得不妥協或者說法的境況。例如南朝跟北朝互指對方是索虜與
島夷等,並各自找尋一種說法來解釋為何出現“兩個中國”的情況,這也影響了百濟、
日本、越南等的史觀。而宋朝士人也是必須面對遼、金高度的“中國(文明)化”的挑戰
,這都是一種針對誰才是最高度文明的爭奪。
“名實之間:學術棱鏡中的查理曼稱帝”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華文學界對於查理曼的
研究還是相對冷門,本文討論了其稱帝的理由以及其內部帝國統治所面臨的情況,兼論
中世紀前期的政治思想,作者介紹了西歐目前對於這些議題的研究狀況,非常有助於有
興趣的人快速了解。
沒提到的文章未必不好,可能只是出於個人興趣沒有細讀。本書也不好推薦,大家可以斟
酌自己的興趣去判斷性價比可否收藏吧。
作者: henry3744 (henry)   2017-07-14 01: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