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15.html
洪蘭事件
今早收到台灣《自由時報》記者的電郵,要求訪問我;原來〈不要臉的劣譯〉一文引發台
灣網友廣泛討論,有讀者致函《自由時報》,希望能報道此事。我婉拒了直接訪問,但答
應會書面回答記者的問題;記者說還會就此事訪問兩間出版社和洪蘭,這是公道的做法,
我也很好奇他們會怎樣回應。
想不到這篇主要是抒發個人不滿的文章竟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不過,能令一些讀者對劣
譯有所警惕,甚至向出版社投訴劣譯,未嘗不是好事,因為讀者的壓力有可能令出版社加
強對譯作的品質控制(但願如此)。
我寫〈不要臉的劣譯〉時只知洪蘭是台灣的知名教授和譯者,卻不知道她和丈夫曾志朗在
台灣學術文化界是有權有勢的人物。洪蘭的劣譯在台灣早有人批評,可是,她的譯作還是
一本接一本的出版,大概銷量也沒有怎麼受到批評的影響吧。我這篇網誌文章較能引起迴
響,除了因為有身在台灣、讀者眾多的王丹在臉書轉貼了,還因為香港的《主場新聞》亦
有轉載,加上我是個美國教授,令一些台灣讀者覺得連台灣以外的讀書人都注意到洪蘭劣
譯的問題了。
可能「不要臉」這個強烈的字眼也是一個引人注意的因素,有些讀者執著這三個字而認為
我沒禮貌、自以為了不起,甚至罵我人品低劣!Pinker 的 The Language Instinct 和
Kahneman 的 Thinking, Fast and Slow 都是我十分欣賞的著作,中譯竟給洪蘭這樣糟
蹋了,實在令我氣憤;我是出於義憤而罵「不要臉」,現在雖然氣已下了,但仍然認為那
三個字沒有用錯。假如只是譯得不夠好,罵「不要臉」是不恰當的,可是,像洪蘭譯得那
麼錯漏百出,而且很多是明顯的錯誤,不忠於原文,甚至索性刪去一些句子不譯,完全不
尊重原作者,罵「不要臉」並不過分。
翻譯書本的報酬一般不高,就算譯得好,獲得的掌聲也不會多,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
而,這不能成為亂譯劣譯的辯護理由,因為接下工作,就至少要交出及格的貨;就算只是
掛名,其實是找人代譯的,也要負文責(不要忘記,有些人是見了你的大名才買書的)。
有讀者留言說:「翻譯文本來就很難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譯出來。語言本身就是不一樣的
,不要想把橘子變成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