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之前的女孩》

作者: mingjer (李肯特)   2017-10-30 13:30:18
堅固的壁壘可守,脆弱的內心難防
──《之前的女孩》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42377647
書名:之前的女孩
作者:J. P. 德拉尼
譯者:呂玉嬋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30
定價:38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goo.gl/DLuRpT
--------------------
你想找房子嗎?對你來說什麼條件是最重要的
?安全?隱私?舒適?滿足使用者經驗?價格
低廉?如果以上對你來說都很重要,那佛格特
街一號一定能滿足你的需求!
未出生的孩子剛成了死胎的珍,在房仲的介紹
之下,成了佛格特街一號最新的租賃申請者,
在幾乎沒有多餘家具與擺設的房子裡,有著高
科技的人工智能,能按照使用者的習慣,提供
最適切的服務,同時也能隔絕外在的噪音、自
動辨識來訪者、最先進的保全系統等等,更棒
的是,預算不多的珍得以用低廉的租金租下這
棟房子,前提是要遵守約兩百條的規定,以及
通過設計師愛德華的面試。
不能有書、寵物、小孩、樓梯扶手、地板不能
有東西、要隨時保持乾淨、整齊,加上一大疊
問卷及三張有自己在內的照片,這些條件對於
幾乎什麼都沒有的珍來說,並不算苛求,反而
更是告別過去的好機會,特別是她那個無緣的
女兒。
然而在她入住之後,每週都會固定收到一束不
是給她的花,後來她才知道那是在她之前的租
賃者艾瑪的前男友賽門所送的,而艾瑪,就死
於那棟房子的樓梯下。在珍進一步的調查之後
,發現艾瑪跟她的面貌竟有點相像,同時也很
肖似於愛德華那死於意外的妻子,而且和她的
孩子兩人還一起被埋在那棟房子底下!同時珍
也跟艾瑪一樣,曾與愛德華交往,也有傳言傳
出,建築師愛德華會一步一步孤立房屋承租者
,並將其逼至發瘋。而他的建築物成名的背後
,都發生過死亡意外,死者們彷彿是為了建築
而成了被犧牲的人柱。
根據賽門、艾瑪的心理師、及先前調查此案的
前督察的陳述,還有自己好友的規勸,這棟房
子實在不宜久待,而愛德華也不是個讓人能依
靠的愛人。珍會否成為下一個犧牲者?在佛格
特街一號裡,到底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J. P. 德拉尼的《之前的女孩》,以艾瑪及珍
雙人的視角交叉陳述她們如何和佛格特街一號
產生關聯,以及她們入住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不久後讀者就得知艾瑪已死於意外,而珍也即
將依循著艾瑪的足跡,一步一步邁向她的後塵
。作者的寫作方式讓讀者預先知道結局,卻又
刻意讓讀者只能乾著急,那種無能為力的緊張
感,讓人一翻頁就不能停止的讀下去,並希冀
是否能看到不同的結局。
描述「控制」作品很多,如《關上門以後》、
《是誰帶走她?》、《失蹤》、《沉默的情人
》、《野獸之城》等,有的以暴力、有些則是
藥物,而更能長久有效的,就是心理上的威脅。
我們有時很難想像,一個獨立成熟的個體,而
且是成年人,縱使對自己再缺乏自信,怎麼可
能那麼容易就被人操縱?甚至是甘心樂意地被
控制著?然而讓人更驚訝的是,用類似手法與
技巧的歷史事件及小說創作還真不少。顯然人
心的脆弱與可操弄性,並不如我們以為堅強。
《之前的女孩》中的佛格特街一號塑造出一個
可以讓人安心生活的環境。依照馬斯洛的理論
,當人滿足生理需求之後,緊接而來是對安全
的渴望。而這也不難想像,要求一個可能隨時
在被傷害或攻擊的環境底下生存的人,是很難
重視自己的歸屬感、自尊或自我實現的。
於是作者藉由一棟完美卻限制條件很多的建築
物,讓入住者得以因此卸下心防,特別艾瑪與
珍都曾受過傷,就更讓這棟房子散發出無比的
魅力:艾瑪曾遭遇小偷,而該小偷甚至還性侵
了她,讓她對於安全感極為想望、珍雖然沒有
如艾瑪般強烈的需求,但失去了孩子那種哀痛
,則讓她也失去了對世界的熱切情感。
即使再堅固的堡壘,終究無法抵抗著內在的不
安。事實上,在本書可以發現,即使整個世界
充滿著危險性,且我們都可能因而被傷害,只
是最可怕的,還是我們將不安無限放大,而那
股強烈的不安,才是將我們導向毀滅的最大因
素。
對於外在的不安我們或許還能強化物理環境,
惟內在的不安,輕則以謊言、疏離、限制條件
等情感與行為構築起看似堅固的城牆,重則就
像過往治療癌症的藥物一樣,對自己有益有害
的一切全部殲滅。然而我們卻很難體會與察覺
到,真正該令人害怕的,其實是自己那個不斷
運轉的大腦,從它而來那種毫無間斷的想像與
詮釋,才讓人真正無處可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