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老人 ISBN:9789866006883
看這本書之前必須先做好心理準備。
一般會翻開這本書,除了對老人問題有興趣的人外,應該多少是擔心自身老後的人吧!
這本書裡就各種層面分析老後的生活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令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子女意
外、中年離婚及老後疾病導致的受騙。
女兒因故罹患精神疾病後無法就業,即便雙親皆有工作,但終究有一天要退休,眼看年輕
時好不容易買下的房子為了生活又賣掉,回到必須租屋的生活,別說擔心死後孩子的未來
,連自己能不能善終都令人懷疑。
額外提到的是目前的企業文化轉變,以及黑心企業的氾濫,導致了目前青年轉變為啃老族
。書中說到罹患精神疾病的女兒是較為嚴重的個案,但目前就業環境不像過去企業提供食
宿的確是事實,且資訊的發達也導致基礎生活的最低花費高於過去,說到底,啃老族的發
生的確是與社會風氣的轉變有關。而這些社會成本的轉嫁導致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現象
,將導致貧窮年齡不斷下推。
夫妻在丈夫退休後無法共同生活,小時候我總想著,假如真的不合適就離婚吧!但這本書
提到,一旦離婚,先撇開贍養費的問題,一個人的生活開銷遠比兩個人的生活開銷大,包
含本來可以兩人共同使用與負擔的電費、水費、瓦斯費等都會變回必須獨力承擔。對身為
子女的我,還想到假如父母離婚後住到不同地方,那一旦同時發生狀況,要如何分身照顧
?
這段額外提到的就是,一般人所想的結婚生子可以讓老後生活有所保障已經是場幻夢。過
去我想過,雖然我不一定要結婚生子,但我那群步入禮堂的朋友們,只要兒女沒什麼大問
題大概就能平安終老,可惜大概很難。書中算過,子女的成長費用若以千萬計,留下這筆
資產或許可以過個比較有保障的老年,但養個子女可不一定了,尤其就業環境惡劣(正職
為主逐漸轉為約聘為主)以及社會主要消費力不足(貧窮青年的情形)的狀況惡性循環之
下,子女的貧窮將導致父母無法安度晚年。
但是,看到這,讓我十分迷惑:假如我因此不生不養,我的晚年可能有較好的經濟條件,
但這個社會因缺少青壯年投入(安養)市場,那未來可能就因此需要更多的錢才有人可以
照顧我;但我若生養個小孩,除了我未來因此貧窮,我的子女也將因為我而更貧窮。這兩
種狀況似乎正步向相同的結局,但書中僅點出生育率、生產力、消費力的降低是絕對的趨
勢,並未對這兩種可能的狀況提出解答。
老後疾病與受騙的關係也很驚嚇我。年老後,即便健健康康的,總有一天會多多少少有些
失智的問題,簡單的健忘到嚴重的失憶可能都有,一些可怕的投機者就會趁機詐騙。這真
的很可怕,想想不論我存了多少錢,做了多少老後生活的規劃,但只要我老是忘記我已經
繳過什麼費用,詐騙者每天來敲門騙走幾千元,大概撐不過幾年就要睡路上了。
但最令人哀傷的是,書中提到,有些老人家其實是因為寂寞,就算知道對方動機不純,抱
持著有人陪著說一下話也好的心情在面對這些事。
書上清楚提到的老人自身價值感是什麼呢?有些人的觀念是「小朋友是未來的主人翁,更
重要」,書中並沒有駁斥這個觀念,而是反過來提醒「沒有所謂『更』重要、『更』值得
」。我看完書後,花了一些時間思考才明白。
當人們賦予「更」這個價值比較的字眼,其實也在表達自身的價值觀。
書上提到,過去的社會偏向大家庭,互相照顧之下,孤獨的老人是很少見的,因此到現在
,仍有「孤獨老人是自己的責任」,我想這多少有批判這些老人們逃避社會與家族等等的
含意。
然而,社會型態的轉變,孤獨的老人增加了(而且會越來越多),某些原因是年輕人減少
了(都市化 > 青年人口外移 > 少子化……)。但我想,還是許多人會覺得老人的貧窮得
歸咎於個人(也包含許多的老人)。
尤其,即便上述說到貧窮已經變成一種趨勢,仍有人覺得「嗯……或許貧窮的老人不是他
們的錯,老了也有老的價值,例如經驗啊之類的,但小朋友還是比較重要吧」。
但這個想法很可怕。
原因在於「失去希望」,這是很弔詭的事,人們正在歧視自己沒有意外也將成為的狀態,
但就算是看過這本書的我,也很難不這麼想,假如有天我老了病了失去記憶知覺還得「拖
累」人來照顧我,會不會乾脆……?!
若沒人去扭轉這個想法,那人的價值就會逐漸消失,此時就算有千千萬萬個未來的主人翁
,也不過就是千千萬萬個失去希望的喪屍。
說真的,現在這個沒有意外就能活到百二的時代,假如每個人從懂事之後,就只為了不要
痛苦的死去而努力賺錢存活著,實在令人悲傷,但社會福利是一個需要全面考量的議題,
根據書中描寫到的種種,絕非一個月多發幾百幾千就能打發的事情,很多事情是想隨便做
的話幾百萬都做不成,多花點心思可能幾百元就達成了。
最近這本書出了續集,或許會有上述疑問的解決方案,等看完再來分享(或是有誰已經看
完也可以分享給我知道一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