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圖文好讀版本:http://psee.io/5WBML
中文書名:《婚內失戀》有婚無伴的人生,不奮鬥就等著變灰燼!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鄧惠文醫師的著作我幾乎都有拜讀,若是包含電視節目、廣播主持可能會被列為粉絲,會
開始進行心理探索也是因為聽了《鄧惠文時間》訪談張德芬老師的節目開始。鄧惠文醫師
的領域包含女性自我追尋、孩童親子、女性情感等等議題,這本「婚內失戀」算是把台灣
婚姻的困境從暗處拿出來探討感觸頗深...
不得不承認,台灣的傳統觀念,會告訴一位年紀較長還在追尋「愛情」的女性列為「不正
常」,灌輸所有人維持家庭和諧重於如喪考妣般的夫妻關係,這是多麼令人感傷的事實。
【 1 】覺醒
年輕的時候認為有愛情才會踏入婚姻,是如此天經地義的事情,感情的對錯是如此的簡單
,錯誤歸咎在外遇劈腿、婆媳、個性不合等等...傳統婚姻價值,就像把兩個人死死綑綁在
一起沉入海中的懲罰,付出得不到回報的不甘心、青春逝去不能回收的悔恨、對與錯的執
著漩渦,彷彿玉石俱焚也要持續的感情,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我內心最大的問號...
因為「沒有愛雖然痛苦,但失去婚姻損失更大」這是婚內失戀者普遍的心態。
沒有人想要這樣的婚姻,但為什麼會走到如此覆水難收的困局?
歲月流逝人的情感逐漸複雜,曾經熟悉的人也會模糊,現實和失落磨殆一個人的心性,不
懂探究自己內心世界的夫妻,面對親密伴侶也難以說出真心話,只會防衛自己說出讓人厭
煩的抱怨和反話。
對親密伴侶要求的東西,幾乎都是用來維護自己內心某個不穩固的部分。
伴侶是你的「魔境」,你無法從原生家庭獲得的疼惜、包容、滿足和期盼,都會透過親密
關係被喚醒,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經歷無法被滿足的失望挫敗。在親情得不到肯定的人,會
特別渴求另一半給予讚美、因家庭環境自卑的人,會希望另一半功成名就重拾自信。
訪談婚姻順利延續的夫妻,經常發現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我不是她理想中的完美丈
夫」或「我不是他夢想中的那種女人」。
【 2 】停止惡性循環
婚姻會走到這個局面,原因絕對不單純(也很難審判誰對誰錯),真的很建議閱讀書中血
淋淋的例子,像是怨婦的口吻、對與錯的簡化思維、重視原則勝過感受都似曾相識得讓人
恐懼,自己也曾經犯過同樣的錯誤...這裡鄧惠文醫師給了止血的方法,那就是:先停止惡
性循環。
停止無用的方法、停止折磨自己、停止讓對方再更像一個壞人。
表達感受和期待,有幾個基本的原則:坦承需要、避免指責、不談道義和責任。
反覆地對自己深刻剖析,發現自己害怕被「拋棄」還有對「權威感的人」有強烈的防衛心
,當被踩到地雷自己總會瞬間激烈反擊,源自於內心有沒被治癒的傷痛。若我現在有強烈
的情緒,往往都會給自己三秒,思考自己是否在面對內心的假想敵?生氣會造成彼此關係
的裂痕,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
當我坦誠的描述自己的困難、內心轉折和反省時,反而可以獲得伴侶的理解。
當然,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對自己和伴侶都是。
夫妻雙方都需要認識自己的恐懼與防衛,了解這不是配偶造成的,自己的成長背景
和個性是根本的源頭。
找到自己的真實面,並不是強硬的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當應付自己情緒的奴隸,鄧惠文醫
師這裡提到療癒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照顧自己」。
【 3 】整個旅程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
相信有許多人想看的是反擊伴侶、擊退外遇、重拾愛情美好的書,可惜在兩人關係裡外面
的人只是那根稻草,能安撫內在不安小孩、給自己無盡的愛只有自己,唯有成為獨立的人
,才能擁有更舒適自在的關係。(就算要離開也是健康的離開)
真的能夠照顧自己的人,知道當伴侶可以親近的時候就享受親密,當親密關係不在
的時候,就享受一個人的自由,其間的轉換是自在的,沒有包袱也沒有一定的規則。
伴侶關係,其實還是一段探尋自我的漫長旅程,伴侶的真義或許是「探索彼此內心
深處的鑰匙,面對自我傷痛的鏡子」,雖然困難卻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