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沒有要引戰的意思 這邊的淺顯濫俗是相對比較出來的
只是突然想起以前看到某個民初的作家寫說:
"小時候在學塾 很多同學都會偷偷藏一本紅樓夢在抽屜 深怕被塾師發現"
再有 紅樓夢裡的部分章節也有提到
時人把閱讀西廂 初刻 二刻 當成很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
甚至黛玉一被寶釵發現自己讀過那些才子佳人書 還馬上羞紅了臉
這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曹寅那一代人的風氣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8-05-14 17:28:00就是愛讀閒書 以前的角度紅樓 西廂 三言二拍 都是閒書
當代純文學作家還是很多高手啊,中國文學流傳下來很多是因為代表性,未必是藝術價值
我認為是這樣的,當時流行的小說一定不止紅樓夢一部,而是很多,就像今天的輕小說這樣,但是經過時間淘汰後,大部分被遺忘了,去蕪存菁之下只剩最好的,所以不是貴古賤今,而是因為時代的篩選
因為純文學都不暢銷啊,為什麼非要看暢銷書XD我是覺得你的問題包含了「貴古賤今」和「通俗/小眾」兩個取向,應獨立討論通俗文學是大眾取向、市場取向,自然容易「暢銷」但這市場排行來得快去得也快,曾經的暢銷書很多都是二手書局最不願意收的廢棄物小眾的純文學(也未必是純文學,也可能是其他領域專書)閱讀門檻高內容不討喜,當然賣得不好,但更容易被時代留下來所以你看到的「暢銷書」與舊時代留下的「經典」,就已經是兩個不同體系的東西了。我不否認有些「閒書」、「暢銷書」也能留下來成為經典,但要嘛是其創作本身就已經有一定的深度與高度,不然常常就是政策使然
原來不是只有我會覺得過敏煩躁...上次在誠品拿起來看又覺得煩躁而放下來 反覆了好多次
作者:
B123 (FAY)
2018-05-14 23:31:00我記得米蘭昆德拉有評論過~應該在"小說的藝術"裡面吧
作者:
agagy (Mos)
2018-05-15 06:28:00時代變化罷了,現在世界變化之快,50年的差異就像是兩個世界這種喜好變化也不是單純幾句可以說明白的就像你提到的輕小說,的確有些人看不下去但為什麼可以這麼紅? 難道你就比那些喜歡輕小說的人更有知識、更聰明更有文學氣息嗎? (舉例而已,不好意思)每種類型都有它的價值,有時候單純是時代背景造就不一定跟作品本身的文筆等等有關或許50年後,某些輕小說會變成當代經典也不一定
作者:
MrXD (Mr.XD)
2018-05-15 07:09:00想推 各位的推文
純文學也是有暢銷的啊 只是近幾十年才不賣的 張愛玲白先勇 陳若曦 黃春明 張大春 都是經歷過賣上數十萬本乃至百萬本的年代 現在 大概只剩簡媜能賣破50刷吧純文學一直都有讀者 只是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 不那麼追求高純度的 轉移向別的興趣而已 其實也沒什麼
簡禎能賣上50刷?????@@一刷3000本,50刷就15萬本了耶,現在能賣到再刷就偷笑了XD
作者:
Praxis (Praxis)
2018-05-16 21:29:00一本書會傳到下個時代的原因有很多,前面提到的政治是一原因,能代表該時代的氛圍也是,例如某通俗歌手的歌大家都在唱,也不是多有深度,但下個世代的人會突然提升他為「經典老歌」。當然,也有真的很具藝術價值,被行家認可而得以傳世的狀況。還有像是你說的,為啥藝術價值高的古文跟文言通俗小說,現在都變文青,因為時代拉越遠,那些東西對現代來說就越像一個點(即使它們差距數千年),白話文普及之後,所有用古文寫的東西對現代人來說都有閱讀障礙了,也都蒙上一層古香。所以你的問題,張西或九把刀之類的書會是下個時代懷念我們的經典嗎,不一定,但如果是的話,也不見得是它們擁有藝術高度。而我認為文學確實是有層次的,是菁英主義也無妨,但總要有人守護某些比較艱難的價值,世界才有好東西看吧XD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想的呢
作者: duvw (duvw) 2018-05-16 22:22:00
那些都是主觀看法,各個時代人們編織的時代價值。音樂也有相同的際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