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圖文好讀版:
http://drubywu.blogspot.tw/2018/05/epress-dowager-Cixi3.html
<<戊戌變法的真相>>
本書的說法是,自從甲午戰爭,翁同龢在光緒心中的光環越來越暗淡。光緒已經開始想變
法革新,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老古板的翁老師已經越來越無法給他任何幫助。下旨的雖
然是光緒,但革新的實際操作者是慈禧,每道旨都曾「恭承慈覽」。首當其衝的是教育,
廢除了科舉中的八股文、辦京師大學堂、送留學生出洋;有一些則是慈禧之前政策的延續
。
看似合作愉快的關係,因為康有為的介入一夕改變了。
康有為是個野心家,他認為自己是孔子再世,而孔子為素王。
他的西學言論在當時很新穎,也受到一些知識份子的追捧,如後來跟他漸行漸遠的梁啟超
。(梁啟超少年得志,已有功名,當時還不恥下問拜一個年紀比他大、又沒有功名的康有
為為師。)曾辦過很多報紙,目前所看到對慈禧的醜化,很多應該都出自他之手。(很會做
公關也有話語權啊XD)
他越級上書,結交光緒皇帝的近臣張蔭桓,取得皇帝的信任。皇帝窩囊很久了,又一直被
慈禧看成扶不起的阿斗,突然來一個人把他視為明君,當然是自信心爆棚(你說什麼朕都
答應啊)。
康有為又把設「制度局」和「變法」綁在一起,實際上他是想要自己來當制度局的頭,照
他的規劃根本就是類似「宰相」的位子,又可以把"妨礙維新"來剷除異己,實在是野心勃
勃、心機滿滿!
光緒硬起來之後一整個走鐘。大筆一揮,裁撤掉一大批部門,也沒有規劃好官員後來的出
路,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未見如此不測之賞罰」。
慈禧發現不妥,要他不要處置過重,會失人心,結果就是光緒後來連奏摺也不給她看,就
大肆罷免非康黨、提拔康黨,並堅持要設制度局…這點慈禧就不答應了,她感覺到康有為
在跟她爭統治權,所以康也發現不除慈禧,他也無法完成他的"大事"。
在本書抽絲剝繭之下,發現其實一切可能都是阿共日本的陰謀啊!!!
日本出資支持張蔭桓活動(此人還造成甲午戰爭的賠款底線通通被看光光),而康有為也是
日本計畫的一部份。不然他後來也不會提議跟日本合邦、甚至請伊藤博文來當顧問這種看
似異想天開、實際上也是引狼入室且匪夷所思的事情。
對日本人來說,除掉慈禧最符合他們的利益。軟弱的光緒,比精明的慈禧好掌控多了。後
來就有了密謀圍園弒后(用的還是很幼稚的藉口,說圓明園座下有藏黃金,所以要派兵去
挖出來XD)、袁世凱告密反水的事情。
都做到這份上,慈禧再不作反應,她的下場可能就是韓國的明成皇后了。(被闖入皇宮的
日本浪人羞辱至死)
她對六君子下狠手,也是因為光緒有牽連在內,如果經由官方審訊證實,加上逃走的康有
為推波助瀾,列強可能會出兵討伐她,甚至國內也會有大臣出來"勤王",大亂鬥之下日本
肯定會趁虛而入。
所以悲劇就這麼發生了:執政四十年來沒有因為政治,「著即處斬」這樣不審而誅、很粗
糙的殺人,就這樣雷厲風行的處斬六君子;幫忙聯絡康跟皇上的太監,也直接板責處死。
(在這之前,監獄很少關人都年久失修,鐐銬也重新再打造)
這整個就是遭"逆子"背叛的老太太生氣了…所以雖然她下令自強新政仍應持續,但因為光
緒被軟禁、被塑造成變法帶頭者的康有為又落跑,這些都讓人有「變法夭折都是老妖婆的
錯」的印象。
這時我想到最近看的日劇Unnatural,女主角在法庭上只因講出跟檢察官預設不一樣的意
見,就被設計跳入"最近女研究者資歷雖然不深,卻都愛開口說大話"的陷阱,被記者寫出
一個失去理智歇斯底里的形象,最後還不得不拜託男性同事來陳述事實@@。
慈禧是想改革,無奈改革太慢(中間好幾次遇上還政空檔),跟不上時代巨輪的速度。若為
男子,或許阻力沒那麼大。她生在一個只出現過一次女皇的中國而不是女人也可以有正統
皇權的英國,所以,她成不了維多利亞女皇(這也就算了還要擔負敗壞國家的罵名)…可惜
了,只能令人掩卷長歎。
<<廢不掉的光緒>>
慈禧重新訓政之後,常點一齣叫<<天雷報>>的戲,故事是一對窮人夫妻收養了一個棄嬰,
後來棄嬰考中狀元,卻無情不認父母。這可說是她的心情寫照。她可能從來沒想到,那個
看起來仁孝又怯懦的養子會想要殺她。
這一翻臉除了心痛,她也不是沒想過廢光緒,但國內外輿論都不贊成廢他,也時時關注光
緒是否已經被她害死,逼得她不得不常廣召中西醫生進宮來看,證實光緒確實有病,而且
是腎虛。她只能立皇儲,
當時是立14歲的溥儁為大阿哥(後來這位性甚頑劣,甚至曾惡作劇去踢光緒,加上其父為
求早日登基,極力離間帝后,暗中支持義和團造成後來八國聯軍之亂,被廢。所以慈禧並
不是一開始就故意找個三歲小兒溥儀當儲君的啊!)
<<義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