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WHEN》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作者: joyceemi (joyceemi)   2018-09-10 20:39:36
網誌好讀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9/09/when/
時間控管是每一個人一直在追求的目標,一天就是24小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將自己的效
用發揮到極大?這幾年下來,我覺得自己還算可以掌握自己的時間,要怎麼有效利用時間
,不只是把代辦事項填滿行事曆而已,而是要觀察自己在一天中的每個時間點,體力與精
神狀態最適合做什麼事情,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每一天的生理表現,一陣子之後,便可以掌握訣竅,也就可以對自己的
時間分配做更好的配置。就我自己觀察的結果,強制的時間表有時會適得其反,讓自己在
不對的時間做著沒有回饋的任務。舉例來說,我發現我在早上的時候專注力特別好,就可
以利用這時候做一些複雜的工作、進行高效的學習,讀一些需要大量頭腦運轉的書。我也
發現我到了晚上11點之後專注力最差,越逼自己動腦反而會產生抗拒與負面情緒,這時如
果不想那麼早睡,就可以讀一些輕鬆的書或小說、看影片或聽專欄等活動。
但是,我觀察出的結果,有沒有可能可以再更精進呢?甚至,我能不能連我零碎的時間的
可以發揮效果,在《什麼時候是好時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品克可以幫助我們,用
更科學的角度,輔以大量的實驗數據,讓我們更可以掌握時間,也可以更進一步延伸到我
們的生活,掌握「完美的時間科學」。
掌握一天的時間-高峰、低谷、回升
作者在書中的第一部,就是在發掘一天時間中的科學秘密。
上面這張圖依據我們起床和就寢時間的中點,來判斷我們是哪一種「時型」的人。通常分
為雲雀、貓頭鷹和大多數的第三種鳥。我就是屬於落在中間值的第三種鳥,而大多數的社
會運作也都是基於第三種鳥的設定建立的規律。
這可以引伸到另一個觀察研究,則是針對我們的一天,分成三個階段:高峰、低谷及回升
。大約有3/4(雲雀+第三種鳥)的人都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律經歷一天,在早上和晚上時工作
情緒與表現較佳,在中午時落入低潮期。而剩下的貓頭鷹,則是較常以回升、低谷、高峰
的順序過一天。
所以,你大致上可以藉由這樣的時型分類來更進一步了解自己,並在生活與工作上安排出
合適的時間配置。我們也藉由這些統計數據,更加確定我們不可能時時處在戰備狀態,隨
時保持正向的心情,我們應該在面臨低谷時,適時的選擇放鬆一下,找一些替代方案,讓
自己可以短暫抽離緊張的情緒,才有辦法再接下來的時間重新振作、保持專注,提高工作
力。
掌握時機-開始、中間點、結尾
我們現在可以掌握自己一天的時間了,那我們應該外推這個概念,來看我們的人生是否也
可以照著高峰、低谷及回升的階段來走?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時間軸分為開始、中間點與
結尾,提出每一個階段所賦有的能力、意義與可以帶來的改變。
開始是正確起步的重要開端,常有人說,凡事起頭難,但是結果往往在開始前就已經註定
了。所以在開始之前,你必須要有所準備,才有辦法在開始之後順利照著預想的方式前進
。開始的力量很大,從什麼時候開始(WHEN) ?如何開始(HOW) ?都主導著我們後面可能
會經歷的過程。
那中間點呢,若是以一天的時間做為整個時間軸的縮影,在人生的中點,我們最常遇到的
比較有可能是低潮。我們常說的「中年危機」有可能就是由此而來,當我們還小時,我們
面對人生擁有許多夢想與目標想要完成,我們到了老年學會了無為與淡然處世的態度,但
是當我們身處中年,我們比較有可能面對的是「期待沒有實現的失落感」,讓我們不知道
該繼續往下走還是該放棄,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折磨。
2015年五個科學家就黑猩猩的心情來做研究,發現這一生都在囚禁中的黑猩猩也會有「中
年危機」的情緒現象產生。事實上,這有可能是一種生理的自然現象,而且無法避免。既
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去抗拒。反過來想,我們不是鐵籠裡的黑猩猩,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
是有所選擇的,人生是一連串的事件,中間包含著無數個需要選擇的拐點,每當遇到一個
拐點,有可能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你甘於受到目前狀態的約束,那你等於是自己
把自己禁錮起來。
人類之所以可以與眾不同,在於我們可以自主創造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中間點也可以成為
轉捩點,我們可以利用一種「哎呀效應」,在面對中年危機的急迫感中,激發我們的意志
,重新擬定戰略,重新開始作戰,而且根據統計,當你樂觀面對這樣的挑戰,你的下半場
有可能表現得更為出色!
那結尾呢?結尾是不是已經註定,就不能改變了?我要告訴你,還沒到最後一刻,不要認
輸!棒球比賽的經典名言:九局下半才開始不就是這個道理!
當我們在接近某些終點時,我們反而更會付出全力。舉例來說,「年齡逢9者」會認為自
己即將邁入十年的最後一年,而促使他們做出平常不會想到的行為與設定達成較高的目標
。又或者是賽跑時,我們會看見跑者在終點線前做最後的全力衝刺。根據1930年代初期由
科學家克拉克·赫爾提出的「目標等級假說」,就發現了我們在結尾時,會受到想要追上
剩下那段短短距離所鼓舞,成為結尾的激勵力量。
接下來,「我有一些好消息和一些壞消息」想要告訴你,你想先聽哪一個呢?
一般人應該都會先想聽壞消息,再聽好消息。因為在過去數十年來的研究中發現,大約有
4/5的人,他們「情願以失去或負面結果開頭,最後再以正面結果收尾」,會讓他們的感
覺更為良好。
不過,我的好消息剛剛在上半部分的文章說得差不多了。簡單來說,只要你可以掌握你的
生理時鐘,你就可以把一天當中的時間,做更好的安排。以及,人生的時間軸其實可以有
許多重新再來的機會,你可以運用不同的時間地標,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天、每年的第一天
、你的生日等重新立下新的志向來努力,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甚至有不一樣的美好結局

那壞消息呢?
壞消息是,有的時候時機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我們有時是處於被動選擇的狀態。
我為什麼要在最後告訴你壞消息,是因為在樂觀的激情後,我們還是得面對現實的人生,
必須加點理性的元素。並非只要是正確的開始,就會有完美的結局。也不是只要做了正確
的選擇,過程就會像你想像中順利。
塞萬提斯,《唐吉訶德》:「有個幸運的開始比什麼都重要。」
我出社會的時間大概就和2008~09金融海嘯發生的時間差不多,那時失業率上升,許多人
都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的同儕,薪資待遇也不像之前那麼好了。在這個時候跨入職
場,總不能說是這些人不懂得擇時吧!只能說處在艱困的環境當下,運氣似乎不站在我們
這邊。
經濟學家麗莎·卡恩在1980年對1979~1989年之間大學畢業的白人男性研究中就發現,這
些男性開始工作的時間,強烈影響他們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在經濟疲弱時的就業者在剛開
始工作賺的錢,比在經濟強見時的人少,而且這種輸在起跑點的狀況,會持續影響二十年
之久。
如果以這個例子為出發點,我相信你一定還是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案例與經驗,包括我們
在學校裡的系所選擇,關乎我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些過去熱門的系所,在世界不斷改變
的情況下也變的黯然失色,有些過去乏人問津的系所,卻因為某項發明而突然呈現爆炸式
增長。
若以投資來說呢?
巴菲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自己是一顆「幸運的精子」。為什麼呢?因為他認為他的財
富是因為他比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還要幸運,他可以出生在美國,享受經濟成長與股市上漲
所帶來的直接好處。
時機也會影響你看待投資的心態,並且產生長久的影響。
當你在開始踏入股市時是牛市的開端,幾年下來讓你賺了不少錢,那你對於投資可能就會
保持著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但是,如果你在一開始踏入股市時不久後就面臨熊市,讓你
嚐到慘賠的滋味,從此後你多半會覺得下一場危機總是近在眼前。你在面對投資時,就會
更有危機意識,隨時保持警惕。
如果今天一個人是在金融危機、股市崩盤前踏入股市,那他等於是一腳踩進了泥沼,開端
的虧損讓他很難翻身。但是如果一個人是在這幾年進入股市,便隨著史上最長牛市累積自
己的資產。舉例來說,兩個人同樣擁有100萬元,先虧損50%的投資人,必須將剩下的50萬
投入到報酬率200%的標的上才賺得回本金,但是先賺到50%的投資人,只要資金與風險控
管得宜,等於是贏在起跑點了。
雖然投資與技巧有關,但是不能說與環境毫無相關,年輕人還有本錢可以重新振作繼續拼
,但是要想想,若是一個即將退休的人,他的退休金都擺在投資帳戶當中,在金融危機前
退休跟在金融危機發生後退休有沒有差別?
結論
我們都知道時機就是一切,但是有的時候掌握時機卻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情之一。我們常
常聽到「掌握先機」、「把握機會」,重點是機會來臨之時,你是否可以發現?
真正重要的,是對「時間」的了解與掌握,用「時態」去思考每一件事。當我們感覺到未
來和當下的我們有著緊密的連結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更貼近未來的自己,規畫出更有效的
策略去達成目標,而且因為這樣而許下承諾,對於我們的所做的行為會更為負責。
一切又回到生命當中事物,都是在人生的時間軸上陸續發生。而每一個時間點,都會給予
我們不一樣的意義。到最後,就如同作者在結尾中所提:
以前我相信,「時機」就是一切。現在我相信,每件事物都有它的「時機」。
延伸閱讀:《The Undoing Project》橡皮擦計畫
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有一段落是在描述我們對於結局的經驗編碼,
稱為「峰終定律」,告訴我們,當我們在記憶事件時總是最記得結束的方式帶給我們的感
受,卻低估整個事件歷經的長度。《快思慢想》的作者丹尼爾·康納曼稱此為「時長忽視
」,表示我們常常將結果放大檢視。這讓我連結到另外一本書《橡皮擦計畫》,在這本書
中作者麥可·路易斯在寫康納曼研究「後悔理論」時的故事,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與思考,
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 alleninwar (新星)   2018-09-11 00:13:00
作者: emile1224   2018-09-11 00:27:00
感謝分享
作者: cityskyline (Calcifer)   2018-09-11 17:33:00
推,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