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道德部落 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作者: SouthernSun (撒燈尚)   2019-01-08 22:31:17
道德部落 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商周出版
很喜歡這本書的引言:
"這個世紀的哲學,是下個世紀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以個人的道德為出發點,當遇見與我們道德觀差距甚大的議題或是陣營產生衝突時
該如何溝通?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調查 (p107)
如果有人告你,而你贏了這場官司,告你的人應不應該支付你法律費用?
根據調查,有85%的人說是
那麼再回答另外一題
如果你告了某人,而且輸掉官司,你應不應該負擔他的支出?
這次回答是的民眾下降到44%
一個人對公正的感受很容易受到自我利益影響,這就是"偏私的公正"。
書中一個有趣的實驗(大量有趣的人類行為實驗也是本書特色)
一群受試者隨機被分為原告與被告,根據一場真實的車禍判決給與真實的資料(證詞,地
圖,警察報告等..) 讀完之後雙方開始談判,並且猜測真實事件中法官判原告獲得多少理
賠,猜對者能獲得獎賞。
結果是
平均來說原告猜測的比被告猜測的高出一萬五千美元,而被告也猜低了判賠金額。
這項實驗顯示人們是偏私的,而且是"不自覺"的,
"如果預先知道你在一場爭論中的立
場,這會讓你不自覺地改變你對怎麼做才公平的想法,他改變了你處理資訊的方式。"
當我們各自堅持己見帶著自己的天平,以自己的道德觀來看世界,和立場不同的人又該如
何溝通呢?
看看最近的台灣社會,酸度變得異常的高,
遇到一些爭議(擁核vs反核 同婚vs反同 廢死vs反廢死 ....)
似乎只有不停的辱罵,各自抓住自己有利的證據抨擊對方,嘲諷挑釁,
享受一種上癮的優越感,但實際上並不是健康的溝通,對整個議題也毫無幫助。
再來看兩個經典的電車問題
Q1
你站在鐵軌旁,一輛電車正快速前進即將撞到軌道上施工的五名工人,扳動眼前的轉轍器
能讓電車轉換鐵道而避免撞死原本鐵道上的工人,但這麼做會讓電車撞上另一邊軌道上的
一名工人,你會怎麼做?
Q2
你站在天橋上,底下有條鐵軌,而不遠處的電車正要快速通過,前方有五名工人在施工,
在你身旁是一位有點胖背著大背包的路人,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五名工人很快就會被電車
撞死,但你可以快速的把旁邊的路人推下天橋,讓電車撞到這名路人與他的大背包後停止
而救五條人命,你會怎麼做?
從結果論來看兩個題目應該是一樣的(犧牲一條命救五條命,或者讓五名工人被撞死),
第一題中有87%的人同意以1換5但是在第二題中只有31%的人同意
為什麼會有如此差距?
(書中對此有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和分析論證,有興趣的讀者請務必去翻翻。)
透過書中一系列的實驗分析和頭部的電腦斷層掃瞄發現
原來,大腦有兩種道德模式,一種是快速的如同直覺,一種比較慢思熟慮,就像照像機的
自動與手動模式,自動模式快速而且效率極高,就像印在腦海的道德觀或者像是一種情緒
,對於大部分的問題都能有效解決(亂丟垃圾、偷竊、該不該插隊等..),但面對爭議時就
不能太信任這樣的模式了,我們應該先放下"感覺"而使用手動模式來思考。
重點1
當我們面對道德爭議時,書中給的建議是"請教你的道德直覺,但不要完全信賴它"
假設從書中舉的墮胎合法化的例子來看,產生爭議時可能會有這樣的情緒和想法直覺自動
的出現(不倫阿!謀殺!殘忍!),這時就該放下情緒冷靜思考。
重點2
"運用共通貨幣-快樂"並且相信科學
放下彼此爭議,適當妥協,以獲取雙方最大共識。
我們都渴望快樂避免苦痛,也不希望別人受苦,這個決策是不是會讓多數人稍微快樂但是
少數人大量痛苦?科學的數據呈現的是?
重點3
當我們聽到一個政策時,還沒弄清楚如何運作以及效果就急著開始判斷優劣,尤其又帶入
政黨先入為主的喜惡。
"將焦點放在事實上,並且使別人也這麼作"
當人們被迫解釋贊成的政策時,恐怕會發現自己了解的程度並不高,
在意見上就會變得比較折衷(p353)
基本上這次的所有公投題目都可以拿出來試試
「公投第x案你投同意?恩恩…所以這提案是怎麼運作的?」
語文能力不高難以解釋本書的趣味XD
覺得很適合現在到處衝突的台灣社會,推薦給大家!
作者: ag688796 (imsherlocked)   2019-01-10 22:27: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