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sarie: 呃原來別鬧費曼那本也有亂翻的問題嗎?小時候看覺得好勵志 01/25 17:10
: → sarie: 而且還想說難得看到這麼逗趣的傳記類作品QQ 原來有可能是看 01/25 17:10
: → sarie: 到翻譯再創作嗎 01/25 17:10
手邊是2000年7月20日第二版26次印行的本子。
這本書的編輯愛亂下小標題,例如:
p.17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
p.39 你在說什麼鬼話?
......
這些是原書沒有的東西。
有些小標是原書所有,但編輯添油加醋,毫無必要:
p. 61 誤闖普林斯頓
原文只是: The Princeton Years
我不反對加點小標以利閱讀,但很多添加的東西在欠缺品味,
把這本原來就很有趣書搞得綜藝味十足。
這毛病也見於內文。
But when I went to Professor Slater and told him of my intentions,
he said, “We won’t let you in here.”
I said, “What?”
p.63: 然而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史萊特(Slater)教授時,
他說:「不,我們不會讓你留在這兒。」
我大叫起來:「什麼?」
said 什麼時候變成「大叫起來」了?
這麼簡單的字當然不是譯錯,純粹是編輯心態的問題。
Now Princeton had a certain aspect of elegance.
It was an imitation of an English school, partly.
pp. 63-64. 千萬別誤會我的意思,事實上,普林斯頓是所很優雅的學府,
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很有英國的傳統。
「千萬別誤會我的意思」是添加的,
「他們很有英國的傳統」也和原文有些距離。
So the guys in the fraternity, who knew my rather rough,
informal manners, started making remarks like
我在麻省理工兄弟會的哥兒們(他們都很清楚我不修邊幅、隨便的性格),
卻開始調侃我:
so 翻譯為「卻」,語意連接莫名其妙.....
the master of residences was a professor of “French littrachaw”
p. 64. 舍監是法國文學的教授
littrachaw 是標準的英國口音,這兒卻沒把它翻出來。
翻譯上的錯誤也不缺乏:
There was a porter downstairs
p. 64. 宿舍樓下有僕人
porter 這裡是門房。
While I was at the conference, I stayed at the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where young rabbis—I think they were Orthodox—were studying.
p. 383 會議期間我住在猶太神學院裡,很多年輕的猶太牧師──
我猜他們是東正教派的──在那裡潛修苦讀。
Orthodox 這裡是猶太教的正統派。
我原以為只有洪蘭那種程度的才會把猶太教的正統派和東正教搞錯呢,
這可得向滅絕師太鞠躬致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