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一書是<黑天鵝效應>的續作,作者為塔雷伯。
全書力求說明如何因應黑天鵝事件,以及說明許多錯誤的常識、思考邏輯。
以下是我認為的幾個重點,舉例與語詞解釋可能與書中不同,是我自己內化後的想法。
一、三元組(脆弱、強固、反脆弱)
脆弱:受波動後易損壞
強固:受波動後不易損壞
反脆弱:自波動中受益
三元組與物體本身息息相關,但也同時也被規模影響:一個個體可能極為脆弱,但一個種
族就極具反脆弱性(書中以人-個體,人類-種族為例);一個大規模的由上而下制度可能
極為脆弱,但分裂成數個具變動性的由下而上的制度極具反脆弱性(書中以極權國家、聯
邦國家舉例)。
二、反脆弱
反脆弱,用白話文敘述就是:面對未來有極強的適應與進化的能力。書中用一名詞『毒物
興奮反應』說明,我與朋友討論後覺得更淺顯易懂的例子是肌肉的生成,目前的研究說明
肌肥大是要破壞組織的構造使其重新生成成能更適應壓力的狀態。
三、否定反脆弱(論干預主義-何謂穩定)
作者於書中大力抨擊醫藥產業,認為醫學界造成一定程度的人體傷害,只為了龐大的利益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指出治療小病(或標準差偏差不遠)的藥之種類數目繁多
,但治療大病(於分佈尾端)的藥卻極為稀少,但明明許多小病應該歸類的可接受的變異
,應用來使具反脆弱性的智人進化,醫學卻為了利益硬是剝奪掉這種變異。(書中舉例說
20年前認為是正常值的血壓,現今可被歸類成『高血壓風險值』而獲得吃一堆藥丸的權利
)但作者並不是完全反對醫學,而是認為每個治療手段都該權衡『上檔利益』與『下檔損
失』後才進行。
四、否定法與試探啟發法
作者認為處世之道應以減法為主,而不是肯定式的加法。應當一項一項的把脆弱的事物剔
除,而不是認為什麼是對的,就往那個方向前進(經驗來說許多發展成功的事物也是利用
試誤法而非肯定法)。否則容易陷入由後而前的毛病(挑選對自己有利的統計數據、實驗
結果去說明理論),作者指出實務與理論的相互關係,應由實務和經驗中發現理論,而不
是反過來,像要教導鳥兒如何飛行那樣。
五、非線性與槓鈴策略
非線性指的是物體表現的曲線具有凸性與凹性(書中的凸性是凹口朝上,凹性反之),而
槓鈴策略是延伸<黑天鵝效應>一書的結論,同時採取極端極端與極端保守的作為。
而因物體表現的曲線具有凸、凹的特性,因此作者認為許多學者將物體的平均數與物體表
現的平均數之概念搞混了(x與f(x))。這裡要用例子的方式說明物體與物體表現的差別
,x=地震的強度、f(x)=地震死亡人數,我們無法準確預測x,但可以採取手段有效影響f(
x)。而帶入平均數的概念正好也是決定凹口的性質(高二數學)。
六、林迪效應
這應該是本書我認為最有趣的概念了,林迪效應指的是,若事物具有反脆弱性,那它存在
的年限應該與它已經存在的日期對稱(書籍這個發明存在了1000年,根據林迪效應,若書
籍持續具有反脆弱性,那書籍的概念至少可以延續再1000年),作者以這個效應說明挑書
的準則。
心得:
反脆弱性是在極端世界獲勝的必要特性,瞬息萬變的狀況使人必須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
我自己讀完本書有幾個想法,第一個就是,附錄好難閱讀啊啊啊啊啊!!!!!!技術性
的文字和微積分的列式,深深的殘害了我稚嫩的文組心靈。
我覺得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比起反脆弱這個概念,更為發人深省的是醫療產業的這個部分,
原來把變異都剷除不等於去除風險的想法讓人驚艷。當然反脆弱這個概念本身也極為耀眼
,讓我不斷思索我處理人生的問題時是讓自己暴露在脆弱的面向還是反之。
書中亦提及了處理事情應視報償決定,即為衡量上檔利益與下檔損失。最後,我將這本書
列為我思考的轉捩點,因為認知到林迪效應,所謂經典的恆為經典,我開始了邁向經典原
著之路,沒有意外的話暑假時會產出很多經典的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