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時為了排遣無聊,曾拜讀過《老人與海》
書本是無聊時光的最佳良伴。
但即使如此,《老人與海》居然比當兵更無聊,我只看了1/3就看不下去。
當初是衝著本書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才看的,看不下去時我一直懷疑是不是我程度不夠。後來
上網搜尋,發現我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中國知乎論壇有篇問答我覺得一語中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265111
簡而言之,海明威的寫作是‘極簡風格’的,字裡行間大量的留白,給了讀者許多自行填補
情緒的空間。
書本出版於二戰剛結束後,全世界正處於一個脆弱的狀態。所謂戰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不
論是戰敗國或戰勝國 ,壓力、悲傷、沮喪…等負面情緒,充斥於每個參戰國家人民的心中
。
在如此背景下出版的《老人與海》,書中描述的"即使經歷挫折與失敗,仍舊頑強與命運抗
爭"的老人形象,可能為當時的讀者帶來了強烈的帶入感,那麼能大獲成功似乎也不奇怪了
。
一本書能否成功,不只跟寫作者的功力有關,天時地利人和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版友們覺
得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