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zards (看書系肥宅)》之銘言:
: 書名: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
: ,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 推薦指數:★★★★☆
: 網誌: http://bit.ly/32eGWng
: 購買連結: http://bit.ly/3bVmYTi
: https://imgur.com/56fSRcH.jpg
: 人們大多從自己看到的冰山一角,過度以偏概全
: 為什麼鐵達尼號會撞到冰山,因為冰山結構
: 浮在水面上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你都看不見
: 本文提到的薩提爾模式,就像隱喻水底下的冰山
: 理解自己與別人的內在冰山,傾聽內心的聲音
: 真正理解他人所發出來的訊息,有效溝通
: 分享一個尋常故事,路上有一對母子,兒子嚎啕大哭
: 想要買糖葫蘆,無奈下,媽媽只好買給他
: 他卻不願意吃,在馬路上大哭大鬧
: 媽媽大聲斥責:「都買給你了,還不快點吃,在這樣以後都不買了」
: 很常見的場景吧,你的心裡是不是覺得小孩難搞,真是場鬧劇
: 作者向前詢問男孩,
: 「弟弟啊,你還好嗎?」(關心與探索)
: 「你看起來很難過,也很著急?」(感受)
: 「發生甚麼事了?」(事件)
: 「媽媽那隻糖,要吃嗎?」(期待)
: 「你想吃糖,但不吃那隻糖,對嗎?」(觀點)
: 「那隻糖怎麼了?你怎麼不想吃?」(事件及期待)
: 「糖掉在地上了嗎?」(事件及期待)
: 原委是男孩遠遠看見師傅把糖葫蘆掉在地上,正是媽媽手上那一隻
: 卻因為雙方情緒激動難以解釋情況,而出現此場景
: 試著了解對方,有助於領導對方了解自己
: 關心與探索對方→詢問對方感受→陳述事件
: →了解期待→旁人觀點→事件及期待統整
: 這樣的對話模式,更能引導事實的原始樣貌
: 認真思考一下,你在乎自己的感受嗎?
: 每一件事情有傾聽過自己的意願嗎?
: 1.身體感受
: 作者請一位女孩分享自己親人過世的心情
: 她說著她難過,卻面無表情,沒有流淚
: 好奇問了她原因,女孩竟然回答
: 「其實我並不難過,只是覺得自己應該難過…」
: 不妨問問自己
: 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感受嗎?
: 還是「應該」擁有的感受?
: 2.心理感受
: 一個小孩生氣,父母總是教導不要生氣
: 長大後的他,可能與人爭執時,對方告訴他不要生氣
: 他會回我只是說話大聲,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在生氣
: 因為從小被教導,連自己的感受都不知道
: 感受的感受
: 每個人都有很多期待,對自己,對別人
: 人每天要面對很多期待,爸媽對自己要成材的期待
: 老師對於自己的成績期待,女友對於自己的體貼表現期待
: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總會有期待落空
: 失落、感傷、生氣、無奈……無可避免
: 未滿足的的期待,會默默影響著自己的人生
: 但自己不自知,對於不合理的期待
: 我們是否可以感覺到,是否可以重新選擇?
: 避免願望永遠無法達成,卻一直活在痛苦中
: 未滿足的期望,深埋在人類內心
: 有時主宰人的應對,讓生活備受影響,甚至感受到痛苦
: 但人們不一定知覺,也可能未曾真正面對
之前幸運有機會在3次的satir團體做為觀察者。 在過程中翻看satir寫的satir model,
她把人際關係的情境分為情境(context) , 自我, 與他人. 理想的狀況下是這三者的平衡
, 如果出現了不平衡, 會出現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這樣的不平衡往往是成長過程的結果.
在團體中領導者會鼓勵學員說出對事件的感受, 身體感覺, 情緒, 念頭與行為, 一方面鼓
勵建構健全的自我, 一方面追尋成長過程中環境如何造成目前的狀態. 組員會協助在假想
情境中扮演家庭成員, 講師鼓勵輔導的對象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
satir的想法,我的解讀是認識自己, 建立健全的自我, 之後便能在人際相處有合宜的反應
. 對我來說the satir model是文詞流暢好讀的作品, 也提供了認識自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