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變>/寓
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4R4rVv
芥川龍之介最有名的短篇小說應該是<羅生門>與<竹林中>,導演黑澤明將這兩部融合成電
影<羅生門>,從此「羅生門」一詞便家喻戶曉、廣為人知。芥川龍之介常被稱為「鬼才」
,其作品往往瀰漫「鬼氣」,有怪異、恐怖、孤寂、破滅……的風格。他的人生觀、藝術
觀可以用自殺後遺稿的「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句子概括。而<地獄變>的風格與主題,
展展現他陰森的文風與藝術至上的價值觀,可說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下將簡介劇情
並分析。
畫師良秀,技藝高深、才華洋溢,乃當代名家,為王爺作畫。但他個性吝嗇、貪婪、無恥
、怠惰、縱慾外,最嚴重的是蠻橫、傲慢。其長相猥瑣、枯瘦、噁心,舉止如猿猴,被取
了「猿秀」的綽號。不過良秀卻有溫情的一面,便是對他15歲獨生女的無比寵愛。良秀之
女幼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容貌秀麗、性情溫柔、聰明伶俐,在王爺府當丫環。
王爺府中養了隻小猴子,愛惡作劇的小王爺命名他為「良秀」,常和眾人欺負他為樂。有
次,良秀之女鼓起勇氣向小王爺為猴子良秀求情,表示猴子跟父親同名,看到猴子被折磨
,就如同父親也在受苦。小王爺饒了猴子後,良秀之女與猴子便形影不離、感情融洽。小
王爺與眾人則漸漸不再欺負猴子,甚至覺得他很可愛。王爺得知後,以孝心為名賞賜良秀
之女,實為垂涎其美色。
良秀焦急地想將女兒帶離王爺府,多次在畫出傑作後,請求辭退女兒,令王爺越來越不滿
,他也因此失寵。之後,王爺下令要良秀繪畫「地獄變(地獄受難圖)」屏風,他便著魔似
地創作。而良秀繪畫時,要先目睹實體,方可成圖,若憑空想像,表現將差強人意。良秀
除參考每日惡夢中的地獄場景外,還讓徒弟被鐵鍊綑綁、被鳥攻擊,以此作畫。但當地獄
變屏風完成度達到八成時,良秀陷入瓶頸,並為女兒日夜流淚
同時,良秀之女也總是愁容滿面、淚水婆娑,府中也有她被王爺強迫的傳聞。某次,府中
下人被慌忙、急迫的猴子良秀引領,撞見衣衫不整、沾染淚水的良秀之女,並聽到有人慌
張逃離的腳步聲。文中雖未言明,但顯而易見,逃竄的人便是王爺。當下人離去後,猴子
良秀竟誠惶誠恐地跑來磕頭。
半個月後,良秀入府向王爺表示,地獄變最後畫不出來的部分,是名身穿華麗宮廷服裝的
女子,在大火中掙扎受苦的慘況。凝重、咬牙的良秀還未完整提出要求時,王爺便狂笑著
答應要讓良秀能見到實景,還高興地描述著細節。
沒想到,最後在車中被鐵鍊綑綁,遭火焰吞噬的美麗女子,竟是良秀的女兒。看到此景的
良秀,雙眼睜大、嘴巴扭曲、臉頰顫抖,恐懼、悲哀、驚嚇表露無遺,即將被斬首的盜匪
或被拖到閻羅殿前十惡不赦的罪人,都不會有如此痛苦的表情。突然間,猴子良秀衝入車
內,與女孩一同葬身火海。而畫師良秀的神情,卻變得充滿著法喜,莊嚴而神聖,散發著
光芒及威嚴,如同佛一樣。
後來王爺與良秀都遭輿論指責,但即使是大力抨擊良秀,認為良秀會下地獄的僧侶,看到
完成時的地獄變屏風,也情不自禁地拍打膝蓋稱讚道「太厲害了!」而王爺府中此後再也
無人講良秀的壞話,因為只要是看過屏風的人,即使再討厭良秀,也會被那莊嚴的心境感
動,真實感受到炎熱地獄的苦難煎熬。但良秀早已於屏風完成後的第二天晚上,懸樑自盡
。
阿寓認為良秀先前遇到瓶頸的理由有二。首先是他還擁有「父親」的身分,尚未成為「畫
師」。當藝術沒有被視為最高而絕對的價值時,便無法創造最偉大的藝術品。此外,良秀
先前並未真正經歷地獄,只有透過惡夢與對徒弟的觀察來想像。而女兒的死,讓他失去了
「父親」的身分,並經歷了真正的地獄。當猴子良秀被烈火燒死時,同時也燒盡了畫師良
秀最後的人性。猴子死前,畫師良秀還是一位「父親」,為女兒之死而悲痛,猴子死後,
他才真正變成了一名「畫師」,對於能夠完成偉大藝術品而欣喜。沒有「人性」到底好或
不好?沒有「人性」的人是「神」還是「魔」呢?
良秀的故事讓阿寓想到齊克果。齊克果在<恐懼與戰慄>書中討論了舊約聖經的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99歲時才與90的妻子撒拉產下獨生子以撒。上帝卻命令亞伯拉罕將以撒作為祭品
到山上獻給祂。當亞伯拉罕即將砍向以撒時,天使即時出現阻止,讓亞伯拉罕改用羊代替
。齊克果認為,就是因為亞伯拉罕殺以撒不但會非常痛苦且違反世俗倫理、律法,所以他
的作為才有價值與意義。當「信仰」違反且超越了個人理性與情感時,才是有價值的信仰
,本篇故事中的「藝術」或許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天使跑來把火熄了)。
然而,即使同意「唯有將藝術視為最高而絕對的價值,才能創造偉大的藝術品。仍可反思
,藝術值得或應該被視為最高而絕對的價值嗎?為了偉大的藝術品,付出多少、怎樣的代
價是可接受的?1994年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作品《飢餓的蘇丹》(禿鷲與小女孩)是個
可供反思的例子。有許多人批評攝影師凱文卡特應該直接救援小女孩,而非花費20分鐘拍
攝後才提供協助。雖然凱文卡特頂多算是袖手旁觀,截然不同於某種程度是自食惡果的良
秀,但他在得獎後的兩個月後,也自殺了。
回到故事本身,畫師良秀自殺的原因為何呢?第一,或許是因為他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
把藝術發揮地淋漓盡致,達到最高境界,無法超越,已經把「畫師」身分的意義、價值全
都展現。又或者,跟前面幾段稍微矛盾但也可能成立,創作藝術是一種療傷的過程,古往
今來許多藝術家都藉此紓發來努力活著。歌德將自身戀上已訂婚女子的悲痛,寫成<少年
維特的煩惱>,藉故事裡維特的舉槍自盡,讓自己在精神上自殺,而使自己繼續活著。然
而當時許多年輕人讀了<少年維特的煩惱>後,競相仿效維特的穿著與死法,因而使教會將
之列為禁書。據說歌德為此感慨,自己是因為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才不自殺,沒想到他
們卻因為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而自殺。
其實,或許正如沙特所言的「他者即地獄。」<地獄變>中真正的地獄不是人死後的去處,
而是良秀女兒被燒死的慘狀,與良秀、王爺心中的惡吧。
臉書: https://reurl.cc/0o2d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