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aggiatore (▁音)》之銘言:
: ※ 引述《LoveSports ( )》之銘言:
: : 因為家人有閱讀障礙,在找相關資訊。
: : 看了一部關於這方面的影片提到,
: : 閱讀障礙者的角回或緣上回功能有問題,
: : 大腦會沒辦法在腦內把文字轉成聲音,
: : 但不轉成聲音就無法送到大腦負責理解的部位。
: 並不是,我的經驗也不是。
: 因為有一些漫畫是沒有文字的,
: 但是多數讀者都能理解。
: 中文本身並不像外語,主要是靠視覺讓人理解其意,
: 拼音文字也許主要是靠聽覺,
: 但漢字可以運用在每個地方發音都不同的土地上,
: 譬如我們可以容易看懂很多日語詞彙的意思,就算不知道日語發音。
: 古代用一樣的漢字不同的古音,
: 到現在發音不同了還是能讓人理解那字含意。
: : 看了該影片很好奇,網路上很多在教人速讀的文章,
: : 很多有提到速讀的時候有個方法是不默唸,
: : 不要在內心發出聲音。
: 這個可能就是視覺文字的優勢。
: : 想請問速讀是不是其實還是有在心中發出聲音,
: : 只是太快了沒自覺?
: : 還是說真的可以做到跳過轉聲音的大腦機制,然後直接進入理解的階段?
: : 煩請知道這方面資訊的板友不吝指教,或是煩請推薦相關書籍,謝謝。
: 你認非得要轉為聲音的觀念可能是來自拼音文字文化的研究,
: 而大腦認知方面的研究很多都來自英語系國家。
由於我個人的工作和興趣對這部分有些涉略,提出一些淺見,也希望大家不吝賜教。
閱讀困難,大致上分為先天和後天的型態,第一種就是天生的,
也是原po家人的情形。第二種是後天,例如腦部受損後造成的失語症或失讀症。
先大致的了解閱讀這件事,再去了解閱讀困難會更清楚。
簡單來說,閱讀是一段歷程,一開始文字訊號經由視覺這條路進入大腦,
然後由大腦來分析視覺符號的形、音、義;於是視覺訊號轉化為意義讓我們理解。
從這點來看,只要是這段過程任一環節受到影響,就會影響閱讀表現。
(以上是許多理論的其中一種)
我沒看原po指的影片,但可能講述的是其中一種困難的成因,
這樣的個體難以將視覺符號轉為聲音符號(形音轉換),
他們通常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可能要花很多時間練習,或是相對而言比較沒效率。
另外,板友提到的中文和拼音文字的差異。
過往來自西方研究,的確很強調「聲韻覺識」對閱讀的影響。
這個意思是把語音結合在一起還有拆解的能力,例如ㄅ-ㄨ-ㄚ,即便沒有這個字,
大部分的人可以試著組合並唸出來;而聽到「money」,可以分解成「ㄇㄚ,ㄋㄧˇ」。
(大略的舉例,詳細可以參考下面的書籍)
但近來中文的研究發現,有些中文讀者即使沒有拆解或結合語音的能力,
仍然能進行閱讀。這顯示了,中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差異對於閱讀困難有不同的影響。
澄清一下,「聲韻覺識」和「文字形音轉換」是不同的。
但為什麼形音轉換很重要?
語言是一種符號,不管是什麼形式(文字、語音、手勢),學語言就是學符號。
從小,我們先建立聲音語言(聽、說),接著,我們再學習視覺語言(閱讀、寫作),
而視覺語言大多需要建立在聲音語言之上,在閱讀時我們把文字轉為聽過或熟悉的
聲音詞語來理解。形音轉換只是我們學習文字符號的方式之一。如果學習符號有困難
(無論形式),那麼可能不管是在聽、說,或讀、寫的表現都會有問題。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孩子如果他的聽理解、說話的語言能力原本就有困難,
那麼要建立閱讀技能會更加困難。而其他的情況是,對於某種形式符號感到困難。
例如有些人用聽文章的是比起看文章更能理解,這跟聽覺和視覺處理速度不同有關。
以上提到的部分,就可以看到閱讀困難的不同類型:
聽說和讀寫都有困難、聽說能力正常但讀寫困難、......。
我這邊提到的是簡略的概述,閱讀困難的機制和類型仍然在進行研究。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閱讀:
「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這本書,作者是曾世杰教授。
這本書的作者做了許多相關的研究,這本書提到他研究閱讀障礙的過程,
其中包括許多論文、研究以及研究方法。能讀到有這種詳細的推演、解說研究過程
的書籍實在非常過癮。我本身反覆閱讀花了許多時間慢慢理解,每次看都有不同收穫。
希望有閱讀過或是有相關經驗的板友能分享或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