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思維》苦惱如何尋找熱情?為何不親手創造它?
如何在這個普遍缺乏熱情的從眾世代活出最好的自己?你可以這麼做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dark-horse/
每當我們看到鎂光燈下的成功人士,熱情地暢談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帶著熱忱
過生活、充滿使命感、這是我的天職、我正在活出夢想」,你是否也曾閃過一絲念頭:「
我的熱情在哪裡?」可是,為什麼當我們決定起身「尋找熱情」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找
起?
什麼是黑馬思維?
最近讀到《黑馬思維》這本書,作者是兩位哈佛大學的教授陶德.羅斯與奧吉.歐格斯,
他們共同帶領「個體性科學實驗室」,推廣個體性在學校與職場的應用。書中探討「標準
化」與「個體化」之間的差異,讓讀者學習如何發揮個體化的優勢,成就「更好的自己」
。
作者們的觀點深得我心:「他們反對遵循熱情,而鼓勵自行創造熱情」。他們也認為現代
的教育與企業還有個盲點:「建立標準化的系統,從系統中挑選出優秀的人才」。這種追
求效率的運作方式,讓人們變成被系統揀選的對象,而不再是擁有選擇權的個體。
書中定義的「黑馬」指的是那些在傳統認知下,原本不被看好的人們,最後卻橫空出世取
得非凡的成就。這些人們採取一種忠於自我實現、突破「標準化」框架、勇於探索未知邊
際的思考方式,專注於「個體化」的發展,而非隨波逐流。
因此,懂得發揮個體化優勢的人們,就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熱情,不受限於標準化體制的
選項,活出滿意且充滿自我實現的人生。這篇文章裡,我將回顧書中的論述歷程,同時帶
入我自己的想法跟經驗。
標準化出了什麼問題?
行銷大師賽斯.高汀在某次受訪時曾經談到,公立學校是由工廠業主建立的,因為工廠裡
需要更多順從的員工,擁有權力的企業主會告訴你:「跟著我說的去做,乖乖在學校念書
,到公司去應徵就業,好好做50年,下班回家看電視,多買些東西…」
賽斯.高汀受訪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6E-wgq4Js
他認為,人們被誘導認為自己應該要跟隨大眾,社群媒體讓這件事情更加惡化,還加深了
人們的從眾效應。許多快速成功和一夜致富的噱頭,爭奪著我們殘存的注意力。這些從眾
的壓力和無法實現的速食目標,使人們陷入痛苦與沮喪。
在傳統的標準化協定下,「最佳方法」和「黃金標準」讓主管和高層輕鬆許多,不必花時
間找出每個人的強項,再調整系統幫助他們發揮。然而,賽斯.高汀認為:「讓我們真正
感到快樂的是掌控感,知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掌控力」。
我們不是在選擇,而是在被挑揀
Netflix推薦適合的好片給你,亞馬遜推薦適合的書籍給你,Youtube和電視替你做選擇,
Google替你挑選搜尋結果,臉書和推特提供專屬的動態消息給你。於是乎,這些企業彷彿
比我們還了解自己。我們看似有許多選擇,到頭來卻沒有什麼是自己選擇的。
你或許會說,我們可以選擇要讀哪一所大學、念哪一個科系、怎麼靠文憑走出下一步。該
讀企管碩士?進入科學園區?考取護理執照?參加律師資格考?於是,你想著「跟別人一
樣,但做得更好」,這些標準化的目標,自然而然成為你的目的地。
到頭來,你只是從他們替你準備的巧克力和挑一顆來吃。因此,對於吃不到巧克力的人們
,人生常伴隨著巨大的失落與煎熬。於是,當我們又聽到「追尋你的熱情」這類建議,不
免懷疑是自己能力不足?見識不夠?還是根本就沒什麼熱情?
追尋熱情是個糟糕的建議?
標準化的思維希望人人朝著單一方向前進。標準公式是,你需要知道目的地。如果你對醫
學有熱情,就朝著醫學院的階梯爬上去。如果你對電腦有熱情,就設定一條通往矽谷的求
學之路。我們常以為的熱情,不過是標準化目標逆推回來的選項罷了。
回想我自己也曾經迷惘,選擇進入大公司任職,以為自己擁有熱情的目標就是晉升公司要
職。後來才漸漸發現,我不喜歡職場政治、而是喜歡人際互動;不喜歡掌權發落、而是喜
歡用影響力助人成長;不喜歡嚴密的軍事化管理、而是喜歡有條理地推動團隊前進。
但是,對黑馬而言:「熱情不僅有很多方向,還會變動。關鍵是由你掌控,熱情不是用來
遵循的,而是可以打造的。」關鍵不是遵循最熾烈的一股動力,而是妥善調和許多不同的
動力,越多越好。
這個觀念加強我了信心,起初自以為的的熱情,並「不一定要堅持不懈」,途中做出改變
或放棄,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而是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依據自己內在的動力,去調整
和適應新的方向,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熱情。
如何創造自己的熱情?
作者認為:「遵循熱情不用花多大力氣,打造熱情則比較辛苦,需要你認真地深入探索自
己,但報酬很可觀。」如果你做的事情很符合內在動力,你會走得很精彩、很滿足。反之
,如果你忽略動力,則會走得有氣無力,甚至放棄再走下去。
要辨識自己擁有熱情的強項,不是藉由內省,而是要透過「實際的行動」。以我自己為例
,我試圖透過經營部落格,逐步創造屬於自己的熱情。起初,只是單純在Meduim平台分享
閱讀心得,寫的不怎麼樣,發文頻率也不固定。
後來,感覺經營部落格的概念很酷,決定動手自架,發文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除了增進自
己的思考之外,還能影響更多讀者接觸閱讀,形成一個正向的熱情循環。起初不熟悉的各
項技能,因動手實作而漸漸熟練,進而發現更多待探索的領域。
而且,「創造熱情」的概念也具備彈性,某些在你二十歲時耀眼燃燒的動力,到了五十歲
時或許就沒有那麼熾烈。尋求新的機會,新的動力,加以調整。熱情就像是把噴槍,你的
熱情可以將它點燃,但也可以與時並進尋找新的動力,讓噴槍燒得更旺。
|當你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往往可以逐漸做得更好。
如何評量自己的熱情?
你或許會問道,什麼時候才能確定「自己創造出了持之以恆的熱情?」我的看法是:「你
連續幾天早上,鬧鐘一響就馬上起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強烈一點甚至於:「你有多
常在鬧鐘響之前就起床?」
這裡指的並不是那種睡不好的情形,也不是因為失眠而造成的「不得不早起」。這種感覺
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澎湃,在早晨剛睜開眼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展開新的一天。似乎有股
無形的驅動力,引領著自己離開溫暖的床鋪,踏上全新的旅程。
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的感受特別深。自從開始架設部落格,頻繁地閱讀與寫作
分享,在過去的一年間,我維持每天六點起床開始進行晨間儀式(瑜珈、寫作、閱讀),
包含所有週末與假日。在鬧鐘響之前的5分鐘醒來,也是常有的情況。
回顧起來,比起自己30歲之前,每天過著自動導航模式,過一天算一天的態度,這種改變
讓我感到十分驚訝。我不敢很肯定地說,每個人的熱情都是以這種樣貌呈現。但是,當你
創造出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也樂在其中,整個人肯定有哪兒變得跟以前不再一樣。
真正的目標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與另一本書《恆毅力》論點有所差異的地方,不是要我們傻傻地堅持達成目標。而是在朝
著原定目標的路上,持續鍛鍊與開拓視野,不害怕採取不同的途徑,擁抱踏出舒適圈的勇
氣。重點不是跟標準化體制下的別人比,而是跟強調個體化特質的自己比。
標準化認為:「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就卓越,體制該挑出別具天分的人,然後好好獎勵他
們」;反之,黑馬則認為:「人人都能成就卓越並實現自我,體制該協助所有個人把潛能
發揮得淋漓盡致」。是的,每個人都能成就卓越。
作者維鼓勵人們忽略目的地,關注手中的機會,而非道路的盡頭。就像在登山一樣,尋找
身邊最陡的山坡,採取適合自己的爬山策略。不要試圖爬別人的山,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
合爬的山。
我很喜歡作者們對於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詮釋:「黑馬追求的不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而
是心中最好的自己的樣貌。你的目標是成為最好的你,而這並不妨礙別人做最好的他們。
」
後記:當一匹脫韁的黑馬
我非常推薦《黑馬思維》這本書,給在標準體制下感到載浮載沉的學生或上班族,體認到
自己可以透過不斷實踐與嘗試錯誤,磨練技能進而發揮自己未知的潛能。也推薦給父母、
老師、企業主,認識傳統標準化的盲點與弊端,不要扼殺擁有無限潛能的黑馬。
「直到我走上曲折的道路,才終於以自己為榮」,讀到書中這句話時,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對於勇於創造自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
、發覺內在動力、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如同知名作家提摩西.費里斯在《人生給的答案》書中引述作家尼恩的名言:「生命格局
的大小取決於勇氣的多寡。」成功取決於願意跨出舒適圈的對話與行動。他發現最充實又
具影響力的人,都認為他們的人生旅程有25%在追尋自我,剩下的75%則在創造自我。
最後,引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的這段話:「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
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總有些人,他們一輩子註定要活到極限,一輩子
都想觸碰自己能力的邊界。」期待你也能成為一匹脫韁的黑馬。
|直到我走上曲折的道路,才終於以自己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