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https://reurl.cc/3D716V
網誌內有被討厭的勇氣首部曲及其他讀書心得,歡迎來參觀
======================正文開始=========================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6/11/01
停下腳步,中途從竿子上跳下來的狀況,我稱它為「宗教」。而哲學,則是永遠往前走。
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問,不如說是生活的態度。
二部曲前半段的內容比較偏重教育的角度,從一開始學生就是因為教育上的失敗而跑回去
找哲學家,要對哲學家說阿德勒心理學只是理論,無法應用在實務,「不獎賞,不處罰」
的做法完全沒用。
哲學家提到,脫序行為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1)獲得稱讚、(2)引起注意、(3)權力鬥爭
、(4)復仇、(5)證明自己無能,這些脫序行為讓我想到中學的回憶,國中有好學生跟壞
學生,行為模式就跟哲學家說的一樣,不論是好學生或壞學生,做得事情都是為了證明
自己的存在,講白點就是刷存在感,只是做法不同而已,小孩產生脫序行為並非本性惡
劣,而是有他們的目的,這就跟阿德勒心理學提到的目的論相符,不只應用在大人,應
用在小孩身上也一樣。
後半段提到「愛」,這部份是我認為最精采的,簡單說,書中提倡勇敢去愛才能獲得幸
福。
人生有三個任務,工作、交友及愛情,工作任務是追求「我的幸福」,而交友關係則是
追求「你的幸福」,但愛情的任務則是要追求「我們的幸福」。
人們害怕不被喜愛,其實潛意識是害怕去愛,因為認為我愛某個人,某個人必定也會愛
我,心中卻又因為不夠自信,無法完全愛、信任自己,因此認定肯定會受傷。
在追求幸福途中遇到挫折後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不夠好,這是典型的自卑情結,把自己
的自卑感當作沒辦法「去愛」的藉口。
「去愛」是一個沒有任何擔保的行為,這就跟之前提到的課題分離一樣,「去愛」是我
的課題,而對方要不要愛我則是對方的課題。
書中對於伴侶提到一個很不同的觀點,那就是「不管怎樣的人,我們都有辦法去愛」,
大部分人對於另一半都會有憧憬、要求,簡單說就是擇偶條件,想像能遇見命中注定的
那個人,但佛洛姆認為愛上某人是一種決心、決定還有約定,結婚並不是選擇對象,而
是選擇生活方式,很多人相信一見鍾情或邂逅,但命運是由自己打造的,我們無法預知
未來,只能專注於當下,牽著身邊的人「舞動」於當下,創造屬於我們的命運跟未來。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是非常有深度的一本書,跟首部曲一樣是採對話方式進行,因為
首部曲已經很精彩了,原以為二部曲可能大多是重複的東西在講一次,但二部曲除了提
到首部曲的論點外更延伸了「愛」的領域,讓心理學更貼近現實,二部曲的架構跟邏輯
跟首部曲一樣非常清楚,用字遣詞精準,不會硬塞觀念給讀者,後半段呼應前面提到的
論點,會有越看越清晰的感覺,非常值得一看再看。
下面列出本書個人覺得不錯的句子,但還是建議去讀這本書,由書中內容引導思考會比
直接給結論更好。
-三角柱,可惡的他、可憐的我、今後該怎麼辦
大多數人只聚焦在可惡的他、可憐的我,並沒有針對問題的重點今後該怎麼辦
-不要執著在「無法改變的事物」上,要直視眼前「可以改變的部分」。P.127
-認同是永無止境的,如果不透過他人來上發條,就不會轉動,和裝了齒輪的人偶沒什麼
兩樣。
-由他人來決定「我」的價值稱為依賴,「我」的價值有我自己決定則稱之為自立。P.162
-弗洛姆:「所謂的尊敬就是如實看待對方。」「他是他自己,即是價值之所在。」p.205
-希望對方相信自己,自己要先相信別人。P.214
-不相信他人的人,就連當面直接論辯都辦不倒。P.216
-你只在意「這個人能不能愛我」,看似在乎對方,其實眼中只有自己。抱持這種態度在
等待的你,究竟有誰會愛上? P.267
-所謂的結婚並不是選擇「對象」,是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P.271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可是要維持單純卻很困難,因為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
P.281
-去愛的勇氣,就是讓自己變得幸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