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抽書] 英國文學《牛奶工》

作者: rosebyrne (螺螄拜恩)   2020-05-08 22:14:48
※英國文學《牛奶工》/2018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英國布克獎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35LXJQG
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眼看著今年夏天快到了留言請告訴我,你曾經被貼過什麼標籤?(正負面皆可)例如:
《牛奶工》:正妹、小可愛、小迷糊啊實在太多了,數也數不完哪~(被巴頭)
3、完成以上步驟,即擁有抽獎資格。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iPcldDK
https://imgur.com/vMXv3Sp
https://imgur.com/kaqqGDy
https://imgur.com/DcKE8x7
推薦序和譯後記分別由師大英語系教授黃涵榆與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謝瑤玲撰寫,能幫助
讀者更深入理解這部小說。
◆抽獎名額:《牛奶工》(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5/12(二)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中獎公佈:2020/5/12(二)晚上十二點
◆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5/13(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
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讀後心得:
「大眾無法忍受我的沉默,所以他們必須捏造謠言,將我烙上污穢、放蕩、令人困擾的女
孩的印記。」
https://imgur.com/KX0ksWy
閱讀《牛奶工》之感受十分奇特,由於作者安娜伯恩斯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和意識流寫法,
大量內心獨白賁湧而出,不時佐以插敘、倒敘豐富故事層次。故讀者彷彿住在女主角大腦
中,被捲入波濤洶湧的思潮,不停接受種種畫面及場景大力衝擊。
通常來講,個人讀書速度偏快,平均一個小時可讀一百頁左右,但這本近四百頁的小說卻
足足花了我一禮拜時間,許多時刻不禁冒出「現在不停下來,會窒息!」之驚悚想法。安
娜伯恩斯以急促流動的連綿文字攀上、緊緊扼住你的脖頸,即使闔上書,具有生命力的故
事依然持續呼吸,翻開書頁當下,她就種了一顆劇毒且布滿荊棘的種子在讀者腦中,根根
毒刺皆有倒鉤,試圖掙脫,失血的速度只會更快。
全書以隱諱、暗喻的形式敘事,包括女主角在內,所有出現的角色都沒有完整姓名,亦無
指涉具體時間地點,以「牛奶工」、「麥XX」、「海那邊」、「馬路那邊」等含糊不清詞
彙帶過。這個討論政治、宗教和性別議題的寓言似乎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你能從每個
細節裡體會到自己受過的創傷。
隨劇情層層遞進,讀者將發現《牛奶工》以1970年代的北愛爾蘭為背景,當時聯合派與民
族派因宗教、階級等問題產生政治意見紛歧,引發武裝鬥爭,「海那邊」指英國人、「馬
路那邊」指新教徒社區,而「牛奶工」從來不是真正的牛奶工,當然也不是嘉南羊乳的業
務員(喂)。
以上背景知識對閱讀和理解本書影響甚微,書中探討的「我們」和「他者」,時至今日,
仍舊存在,歧視與偏見不會因時代演進便蕩然無存,人類始終擅長排除異己,幫非我族類
者貼標籤,懶得嘗試去理解別人與我們的不同。過了五十年,那些堅定的小圈圈屹立不搖
,就如女主角居住的社區。
回到故事本身,《牛奶工》敘述一位十八歲的女孩屢受權威人士「牛奶工」騷擾,對方一
步步入侵她的生活,從工作、家庭、交往狀況到半夜幾點起床尿尿皆瞭如指掌,假如大家
有徵信抓猴需求,請電洽「牛奶工」謝謝。
https://imgur.com/I9lFxKg
女孩成長的地方是個封閉、女性地位低落的社區,起初不知道「對任何靠近的人都有權利
表達不喜歡且不需忍受」的概念,只好禮貌搭話並忍耐厭惡感。沒想到她和牛奶工見面的
事被再三扭曲、捏造,變成一則廣為流傳的謠言,人人都稱女孩和牛奶工有染,是破壞家
庭的第三者,她瞬間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除了傳播謠言的三姑六婆,女孩原本對家人還懷抱一絲希望,然而母親、大姐、三姐夫、
最好的朋友紛紛棄船逃跑,周遭沒半個人相信她。母親認為女人的命運是選擇適當婚配對
象,繁衍宗教信仰正確的孩子,牛奶工不是好對象,勸女兒回頭是岸(你們是太久沒挖耳
屎導致耳背嗎!?);三姐夫甚至責怪她,全因女孩邊走邊看書,缺乏警覺心,才讓人有
可趁之機…….那三姐夫你邊運動邊說教,是否也提高了運動傷害以致跌斷脖子的風險!

人人皆「裁定」女孩理應低頭認錯,不由分說在她的人生烙印上紅字「A」。女孩自認沒
有做錯事,更不想為此道歉,因為對社會無理指摘而感到羞愧,代表向不合理屈服。
《牛奶工》掏掘出許多人性黑暗面,並以另類黑色幽默化解過於沉重的氣氛。女主角擔憂
社區沉浸於漫長黑暗中,即使出現能照亮周圍的人,也可能被黑暗吞沒。即便書中少數的
正面人物法文老師鼓勵學生們「勇於嘗試轉變。」,她卻擔心嘗試後仍然不變,甚或變得
更糟。
https://imgur.com/t4CDWJV
但在最後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未對人類放棄希望,正如書中所言:「那些光點讓人
不再害怕,變得習慣亮光,期待著它,受它影響。」我想,這也是曾飽受酗酒問題困擾的
安娜伯恩斯,從遊民到2018年曼布克獎得主的心路歷程吧。
※延伸閱讀_博客來OKAPI專文推薦〈從遊民到2018年曼布克獎得主〉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54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