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

作者: plumate (毣)   2020-08-23 21:06:43
「時間がない」から、なんでもできる!
ISBN:9789861363851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的看待人事物的觀點。
雖然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文化與習慣,但每個人的生涯會遇到的抉擇滿類似的。
過去的教育告訴我們,必須對一件事專心致志的持續堅持。
但……實際真的做得到嗎?
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必須同時達成許多事。
年輕時必須同時就學與打工,工作中也常必須兼顧許多專案與制式流程,更別提工作與家
庭,甚至,像作者還兼顧了出國深造這件事。
不可思議。
讀完書之後,我體悟到,這真的跟作者看待人事物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書中給我很大感觸的可分為三個部分:
同時做許多事的觀念建立;事前規劃的方法;待人處事的態度。
首先,是「觀念建立」。
“人越是忙,想做的事情就會越多。”
作者為此舉了一個例子,
「當有件事火燒屁股,經常會有突然想要整理環境的衝動」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樣的體驗。
由這個例子推出的結論,讓我發現自己是個負面思考的人。
我遇到這種狀況,會先檢討自己是不是想拖延,甚至檢討為什麼想拖延。
然而,正面思考的作者則是迅速面對自己「就是會有這種衝動」。
於是作者能直接開始想辦法怎麼把這些事情都完成。
“「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所以變得困難。」(出自
《死時誰為你哭泣》作者羅賓.夏瑪)”
這段文字感覺就像為延續上一段設計的。XD
由於過去的我會定義自己是因為想要拖延,所以想出一些雜事來做。
作者的邏輯則是:並不是這些雜事不需要做,而是因為之前太閒,所以這些事就算沒有刻
意安排,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刻意安排時間去做(因為會一直這麼閒)。
從後續的文章中,可以發現作者對做事的定義是包含「做規劃」的時間。
我認為,作者之所以能越做越有拚勁,應該就像我曾推薦過的《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書中
描述到,規畫假期會提高期待程度與滿足感一樣。
自身覺得越困難的事情,越需要做階段性的安排,當我們完成一個階段就會期待完成下個
階段。
人都有一種「不喜歡事情做一半」的習性,假如還沒有「不喜歡」,那只是表示這件事在
我們心目中還沒到做一半。
當一件事情一直掛在心裡,但卻一直沒去完成它,絕對不會是因為這件事很難。
就像人只會跟層級類似的人比較,當一件事情在觀念中是不可能達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
直接拋開不再去想。
正因為一件事情好像可能又好像不可能達成時,才會令我們煩惱。
此時作者的建議是:直接去做。
接著是「事前規劃的方法」。
“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頭,最後倒入細沙。”
行程規劃上,作者建議先弄清大石頭是什麼。
老實說,這部分我很不熟練。
除了要弄清人生中的大石頭需要持續探索外。
這與我之前學過的四個象限排定當下「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行程安排方式有
點不同。
但我個人之所以想逐步修改為大小石頭的行程規劃方式,是因為四個象限對我似乎有點不
適合。
例如每天運動對我是重要的,但究竟是緊急還是不緊急?迷惑。
當然,實際上是可以直接套用的,例如緊急且重要的要先裝,不緊急但重要的可以當小石
頭,然後緊急但不重要的可以當細沙。
不過像娛樂這種不緊急又不重要(或說只對我而言重要)的事情,該把它當什麼排入生活
……我還在克服心理障礙。XD
“如果不改變應辦事項的總量,無論多麼早睡早起,也只是將晚上做的事情挪到早上罷了
。”
這也是我的一大狀況,對於哪個時間應該做哪件事,我滿沒規劃的。
到了假日,作者提的這個狀況就會爆炸。
假日都會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假如星期五晚上安排太多事,導致晚睡的話,接下來的假日
就會過得很像沒在放假。
這也是我不夠了解自己能耐的關係,再多設定一些期限挑戰,累積更多可供判斷的經驗值
吧。
“「只做一半也不錯」「完成一點是一點」。”
這句與上述的階段性任務和完美主義有關。
我的經驗是,假如每件事都想著今天一定要完成,那大概會什麼都沒做,或因為一氣呵成
而導致虎頭蛇尾。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其他人事物,接受事情必須斷在一半。
於是調整自己去提升分辨輕重緩急的能力,規劃、評估與紀錄每件事情完成度的能力。
“完成夢想的關鍵就是,理想和責任一起打,也就是同時進行想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無
論跨出的第一步有多小,都要踏出去。一旦踩上踏板,就持續踩不停。
我認為這就是實現理想的要訣。
為了達到目的,需先建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中途停頓很正常」。”
之前看《銀魂》電影裡,阿銀說過一段話:
  那些不是身外之物!沒有所謂身外之物。
  拋下一切只為劍而活就是職人?少在那邊裝模作樣。
  你只是嫌麻煩罷了。
  沒辦法扛下許多責任,沒膽子面對人生的傢伙,
  別稱自己是職人,少裝了。
老實說,最初看這段話覺得很震撼,但心中的小我同時在murmur:
「沒辦法啊!我就是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啊!我只能選擇自私或放棄理想吧。」
但其實這完全不同。
所謂責任是自己體認到也想做到的事,那些人事物非我不可,說是宿命似乎有點沉重,但
事實就是如此。
而理想並非一定要誰去做,但我想去做。
完全忽視責任追逐理想,至少在現代是不太合時宜的,應該持續一陣子就會被責任壓垮。
最好的方式的確是像作者提供的觀念,把應辦事項確實的規畫起來,排除個人的好惡,一
件件處理。
“只要有「一段一段完成」的心理準備,即使一次只走一小步也能坦然接受。而且也比較
懂得尋找重新出發的機會。”
這段話,一段時間以前的我大概感覺不到。
《被討厭的勇氣》之前,我很容易沒意識到自己在抱怨。
所謂抱怨,我定義為「認為他人應該怎麼做人做事」或「事情應該如何發展」。
讀了那本書之後,學習了不要去介入他人的課題之外,不知不覺似乎也不再去想這些「應
該」的事了。
把焦點放在事情上,把與事情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所有關係線排開,包括自己,就能清楚的
知道每一個階段的期待目標與必須達成的目標分別在哪。
開始去做更多努力與肯定每個小成果,也因此可以更有彈性的去面對挫折。
但,也是會經常遇到自己的極限,作者對此認為必須「懂得借他人之力」。
最後是「待人處事的態度」。
“我拋下「別人的常識」,同時堅持門檻較低的「自訂規矩」,便越來越常借助他人之力
,完成了更多事情。”
獲益良多。
近一兩年深切體悟到尋求幫助的重要性。
過去會覺得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就算可能很沒興趣或不擅長,也會選擇耗時費力地去
學習。
對還在就學階段與初入社會的時期當然是非常好且必須的,但當我檢視與他人有溝通不良
的缺點時,我認為某部分就是我只專注於自己做。
會選擇自己做當然與完美主義有關,可活到現在也總算懂了一點「我認為的完美並不一定
每個人都覺得完美」。
甚至我盡全部的努力,也不及別人輕鬆完成的成果時,為何不尋求他人協助?
“要請人幫忙時,關鍵的視角轉換就在於「借助他人之力,並不是找人麻煩」。”
這與之前用抱怨的態度是非常不同的,當我「認為他人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就會變得像
在要求。
但轉換心態後,我會時時提醒自己,這件事沒有人應該要幫忙,是因為我想完成這件事,
所以尋求協助。
於是保持對等關係而非階級關係非常重要。
目前我的體悟是,不要讓對方覺得應該幫我。
假如對方一開始就有「我覺得這是他的工作」,對方下意識就會想逃避。
但假如對方覺得是在幫我點忙,那多少會樂意一點。
另外,
“若希望他人幫自己幫得輕鬆愉快,就要說清楚希望對方「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
且還要下點工夫,讓幫手能輕易提出「什麼做得到」與「什麼做不到」。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該是資方與勞方,而是互相體諒的人際交流。”
重點不是資方與勞方或兩者實際上是什麼關係,而是「互相體諒」,這非常重要。
但假如還是無法呢?
我是有看過瞬間轉換態度變得很糟糕的人啦!
但我個人建議讀讀作者舉的例子,關於差點拿不到學位的事件,作者使用了“哈佛交涉術
”,超級精彩。
1. 不要責難對方的錯誤。
2. 向對方展現信任,請求幫助。
3. 把自己當商品來推銷。
4. 強調雙方的共同利益。
細節,我就不說了,哈哈。
最後,
“幫助人、關心人,或者受幫助、受關心,透過交流而更加緊密的人際關係,是我們該注
重的珍貴資產。”
“每個人都在開發中。丈夫、朋友、同事、上司、前輩,甚至公司老闆,大家都是。這麼
一想,便能容忍他人的失敗與錯誤,心靈變得更加善良溫柔。”
我有點腹黑,作者的正面提醒經常會讓我去反思出比較黑暗的觀點。
有人說,年紀越大越會防備他人。
那能突破他人防備的機會,其實就是這些互動的過程。
過程中,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我們才會發現哪些人事物是值得珍惜
的。
通常,這些都會變成感謝,因為會發現我也曾錯過失敗過,不論是有心還是無心。
但許多人卻願意容忍甚至原諒我,正因為學會看見自己的不完美,才懂得學著欣賞他人的
不完美吧,我想。
作者: nicholas0605   2020-08-23 23:00:00
感謝!很棒的分享!
作者: nightmare93 (nightmare)   2020-08-24 02:37:00
作者: toweldream (æµ´å·¾)   2020-08-24 08:51:00
推分享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經病)   2020-08-24 09:30:00
你寫的太棒了,不然日本人的書我只看小說跟漫畫
作者: EDGE (選前擾民選後隱形)   2020-08-24 20:38:00
很棒的分享,感謝!
作者: andy100a (andyhu)   2020-08-24 21:19:00
推很棒
作者: TzHan19 (Chen Ellen)   2020-08-26 19:20:00
謝謝分享
作者: bossfour (回歸自己專注前進)   2020-08-28 00:15:00
怎麼好像很多心態跟我很像阿XD
作者: qi3qi3 ( 少,但是更好)   2020-09-02 09:17:00
文章排版有點亂,不過內容讓人很想找書來看看,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