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lamc (普蘭可)
2020-10-27 06:50:40※ 引述《s5905533 (雲夢大澤)》之銘言:
: 假設有些議題還無法很明確理解,當然大部份人也不見得有機會操作過一檔案子,那麼,
本來潛潛水,聽到你這樣說,忍不住要回一下
陳嵩壽操作過的書,應該比絕大部分一般人,或很多普通出版人都還多
如果要聽什麼產品開發思維,我會去找他,他開發過很多種不同的書產品
我不知道你開發過幾種書,哪一本很暢銷,可以覺得你比他更能指導大家
: 最深的還是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各種娛樂拿走,今天沒有這兩種商業模式,讀者就會回來嗎
集資算什麼商業模式? 預售、訂閱還勉強能算
但是這不算是什麼轉型,大出版社早就以出版社規模在推訂閱制,
天下一年多少看多少本書不知道多久以前就有了,有好幾年國際書展都在強推,
真是推得太早了,要是現在推,就可以說唉呀這示好棒棒,最流行的商業模式
是出版界的Netflix耶...
: 了產品的長尾效應。集資是可以讓願意讓把品質做好的出版社更有信心投資在好書上。
你知道博客來換老闆以後,銷量太少的品項會下架,沒有架位限制的線上書店都這樣了
我不曉得你是要到哪邊搞你的長尾效應,根本就斷尾
出版社如果有信心投資在好書上,應該自己出資,不是集資
台灣二線以上出版社,以前都賺得很飽,現在雖然大不如前,但不要亂花都還不少現金
真的有心的話,甚至幾百萬都是拿得出來的,只是覺得會賠錢,不肯出這個錢而已
現在把賠錢的風險,從出版社轉嫁到大眾出資者身上,會更有信心?
我不知道別人啦,但如果有人集資要發給我一個專案,我會要他先付款再說
因為集資到一半跑路,騙創作者當冤大頭,這樣的前例太多了
出版社發給我一個專案,我還可以先做完再領錢,只要老闆是我相信的人
: 訂閱則是可能讓一個作者在被挖掘前有收入,同時是擴增自己讀者的機會。像Vocus應該
你在說啥笑話,一個作者被發掘前 = 連基本知名度都沒有的時候
你去看誰會訂閱他,哪來的收入?
訂閱下,沒人訂閱就沒人看,哪來擴增讀者的機會?
: 另一種訂閱是把書的內容由出版社轉製為課程,而在Hahow、Pressplay此類的課程平台銷
書是書,課程是課程,從根本上設計就不一樣
兩者的商業模式本質上不同
我不知道覺得可以把書改一改當課程的人,是什麼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