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大聲工作法》公開分享是獻給自己和別人最好的禮物
運用最新透明工作術,開放個人經驗,創造共享連結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
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
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
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
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
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
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
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
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
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
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
、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
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
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
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
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獻給台灣讀者的一段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IpSN7JWpQ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
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 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 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 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 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 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
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
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
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
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
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
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
,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
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
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
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
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
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
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
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
,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
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
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
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
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
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
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
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
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
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
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
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
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
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
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
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
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
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
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
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
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
」。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
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
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
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
「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
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
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
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
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
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
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
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
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
」。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
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
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
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
裡三個完整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