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些人聽過,在近一百年前,經濟學家凱因斯曾預測過現在的我們,由於科技進步解
決了許多經濟問題,一個人每週只要工作 15 小時就可以過活,並不是我們現在每週工作
40 小時,過著看似窮忙的勞碌生活。
也因此我只要看到有關探討工時的書就會充滿興趣,特別是有許多田野研究佐證的書,
讀起來更會覺得人類生活其實有各種可能,最怕的是我們喪失去想像與實踐的勇氣。
這本《如何縮時工作》,作者方洙正走訪了許多國家,研究了新創企業、製造業、餐飲、
服務業,甚至是長照中心,都證實了一週上班四天,或者一天上班六小時,都能讓人做更
多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
至於是怎麼做到的,每個案例有不同的成功因素,共同點是該公司都會先打造縮短工時的
「原型」(prototype),看到原型兩字,熟悉設計思考的朋友此時是不是眼睛一亮呢?
沒錯,這些公司或有或無意識的實踐了設計思考的流程,由員工齊力想出同事間的合作新
模式,不停的測試新的作法、評估成效,並利用回饋與心得來改善缺失,進而實現週休三
日的新制度。
除了透過許多故事,說明世界各地的組織如何做到週休三日之外,更可貴的是,作者根據
IDEOU(設計思考工作室 IDEO 的線上學校)的理路「架構問題、激發靈感、創意動腦、
打造原型、不斷測試、分享出去」來串起整本書的架構,看完這本書也等同上完一堂設計
思考課程。
學到設計思考之外,我也從中知道如何縮短工時,
特別是書裡提到的把工作時間分成三個時段:紅色、琥珀色、綠色時段,各自代表不同的
專注力與安靜狀態,好比紅色拿來做最重要的事,琥珀色用來處理例行或需要會議的事,
綠色則是配合點心來輕鬆的交流與解決瑣事。
當然,作者也進一步說明縮短工時帶來哪些效益,例如員工會變成更好的父母,員工會有
更充分的休息與創意,員工會有充分時間體驗不同事物,並反饋到工作的表現。
讀到這裡,我們都會希望台灣老闆也有這樣的思維就好了。
書末,作者提到日本「元陣湯屋」的成功案例,此旅館善用科技工具且富實驗熱情,成功
縮短了工時而且建立起工作新典範。
這裡還帶有一顆彩蛋:元陣湯屋裡有佔地八英畝的日式庭園與空地,據信《龍貓》片裡的
神祕龍貓之樹的靈感,就是來自庭園裡的那棵樟樹。(宮崎駿是老闆宮崎富夫的堂兄弟)
如果你是對設計思考、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這本書很值得一看,如果你是小企業老
闆,那更是要看一下,它會讓你成為滿意度更高的老闆,很有可能,也會讓你的公司帶給
顧客更高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