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嘗試架設網站練習寫書評和心得,歡迎來坐坐:
https://ychung.mystrikingly.com/blog/086dc4cf91b
"臺灣的高山他哪裡的高山都不是,它只是他自己。
在冰河的往復之中,迎接來自他方的旅者,其創生的後代,
在島嶼上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歷史!"
你可曾想過臺灣地質歷史僅約六百萬年,為何兩百多座超過三千公尺的臺灣高山上
存在分布於世界古老大陸的冰河孑遺植物?為何是來自南半球而來的過客於北半球
唯一的落腳處?臺灣做為這些植物旅者的全球驛站,臺灣高山卻也孕育出許多特有
種?這本書也許可以給你答案。本書的作者游旨价博士以台灣植物學發展史上重要
的植物、生物、地質以及世界博物學者的觀點,透過臺灣高山植物群相,作者對地
球自然史做出不同向度的詮釋。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路書店為了湊免運隨意翻找關於植物學的書,看完簡介
就立刻決定購買了!內容實在太吸引人" 我們熟悉的臺灣紅檜,是與加州巨杉齊名
的世界級珍貴物種;充滿尖刺的小檗是登山客的惡夢,卻是百岳屋脊上最多變的高
山植物;早田文藏在《臺灣植物資料》驚嘆發現一株來自南半球澳大利亞植物相的
山薰香" 這些吸引人的描述,讓我完全忘記原來是在尋找關於園藝植物相關的書籍。
作者以地質、氣候、生態分布、物種演化及地球科學相關知識,輔以親身田野調查,
寫出這本台灣的高山植物誌,這是本書的優點:豐富的學理知識,夾雜作者的人文
關懷,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介紹那些臺灣人感覺熟悉卻又不是很熟悉的高山植物,
但這也是本書的缺點,對於沒有生物學和生態學背景的人,有些植物生理學、生態
學等觀念並不是那麼好切入的,畢竟作者本人也在序文說了本書並不是以科普的角
度撰寫。
整本書 "以台灣的高山植物哪裡來?"
貫穿整本書,第一章即提出東亞—北美間斷分佈,說明北美、日本及臺灣巨木之間的
關聯性,原來我們耳熟能詳的紅檜及臺灣扁柏與美國加州的巨木竟然有如此相近的親
屬關係,北美、日本和臺灣是全世界唯三仍擁有巨木的國家,而且台灣的紅檜作為建
材還是三國巨木品質最好的,這個東亞—北美間斷分佈的概念後續在書中的針葉林總
覽中也會再出現,然而雖然這些溫帶地區喬木的先祖在冰河時期沿著白令海峽從北美
傳播回亞洲的日本,再沿著沖繩列島輾轉來到臺灣,但卻能在臺灣的高山演化出專屬
臺灣的品種。杉科的台灣杉也是如此,也是全世界唯一使用台灣做為屬名的植物,
這些偉大的發現都要歸功於日治時期植物學者冒險犯難的精神,但說來也諷刺,日本
當時為了加速掌握殖民地臺灣的資源進行大量自然資源田野調查,在太平洋戰爭之後
中斷,雖沒為當時日本統治帶來太大利益,卻留給當代臺灣不少珍貴的田野資料。
之前跟著公司登山隊登山時,一直不懂為何登山者絡繹不絕,甚至來回走超過15公里
以上路程,只為看一眼秋季的臺灣山毛櫸,若是日治時代的博物學者來臺賭物思故鄉
之情倒是還可以理解,登山初心者如我,在新竹內鳥嘴山山頂初見台灣山毛櫸之時,
心中只覺得:不過就是棵會變色的喬木吧!這美東到處都是呀!看完這本書以後,我
對山毛櫸、槭樹和花楸這類原生於溫帶卻陰錯陽差(?) 來到台灣的植物有了份更深的
了解,我們臺灣登山客要歷經過多少偶然才能與它們的相遇?那可是持續千秋萬世的
巧合和不可思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理當珍惜這不易得來的緣份,是吧?
書中其餘的內容,包括作者博士論文的主角小蘗屬植物為何分布臺灣全島且在短短
200萬年間發展出8個種、耐高鹼性石灰岩植物如何在太魯閣山坡佔有一席之地等等,
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故事就留給有興趣的人去探索,全書章節的內容總不能在書評
裡都爆雷吧。真心推薦本書給在這個島嶼成長茁壯之人,它將提供你一個不同的視野
去看待這塊養育芸芸眾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