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5142 關鍵評論 李柏鋒
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數位版」,反而是最有效率的知識變現工具
我自己是一個重度的書籍使用者,因為從事的是知識經濟的工作,其實不管是電子書或是
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鋸木頭的鋸子,是電力或人力驅動的,都無所謂,只要能在對的
場景協助我完成工作即可。
但是也因為如此,我發現台灣在書籍這件事情上,發展似乎被限制住了。
怎麼說呢?像是我常常從國外吸收新知,很多領域的發展,台灣總是落後一大段時間,所
以我通常可以在美國亞馬遜上面找到我所需要的電子書,透過「1-Click」購買並下載,
幾秒鐘就可以拿到我的需要的解決方案。
這種電子書台灣幾乎不存在,每一本書可能只有一、兩萬字,賣得也很便宜,可能只有幾
塊錢美元,但是可以精準的解決我這個讀者的痛點和需求,所以買的時候很乾脆,買錯也
覺得無所謂。
對我這樣的使用習慣來說,我並不認為電子書是紙本書的「數位版」,而是另一種形式的
商品。就像是網路原生的媒體,也並不是採用傳統紙媒的內容產製流程,但是卻能提供更
即時也更有用的資訊給讀者,甚至逼得傳統媒體不得不數位轉型。
當熱潮發生時,出版社可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出一本「電子書」?
關於電子書的新型態,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今年二月的時候,台灣爆發了Clubhouse的熱潮,如果是傳統的出版社,應該會先考慮:
這個熱潮到底會不會持續?如果會,那應該要花多久的時間出版一本書來介紹?結果很有
可能從二月開始觀察,三月決定要出版,到五月整本書製作完成已經算很快了,正要上市
的時候,剛好遇到疫情爆發,書連賣都沒辦法賣。
但是如果是電子書的出版,為什麼不走另一種流程呢?二月初看到這個熱潮起來,也出現
很多有數萬追蹤者的意見領袖,不管是採訪、邀稿或是從旁觀察與紀錄,要在兩週內整理
出一份兩萬字以內的Clubhouse指南,相信並不是難事。
如果在一個月內能直接出版電子書,不但熱潮還在,受邀或受訪的意見領袖也能協助推廣
,加上一本電子書只需要賣個99或149元,我想賣個數千本應該是合理估計,如果保守以
50%的毛利來計算,對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筆收入。
可能有人會想:可是這樣的一本書賣不久啊!的確,但是隨時都會有新的議題可以出版,
例如Clubhouse退燒之後,剛好接上疫情爆發,很多人在家遠距上班,這時候是不是又可
以針對遠距辦公或是視訊會議等主題,快速出版電子書?
甚至,也可以從中去整理出一些更長尾的主題,像是遠距辦公可能隨著疫情的緩解而不再
有這樣的需求,但是雲端協作的工作模式卻將會一直存在我們的職場,所以可以策略布局
電子書的出版,既有即時的話題,也有可持續的工具。
與其久久準備一刷一千本紙本書,何不考慮在線上賣「數位知識」?
這也才是我所認識的新型態電子書,自己就是一個產品,像是怎麼經營臉書?怎麼製作
Podcast節目?怎麼透過E-mail行銷自己的知識型產品?這些都是我在亞馬遜上面花個幾
美元,買幾本電子書所學到的,這種電子書有一些好處。
第一, 因為可以精準解決一個痛點或問題,所以需求很強,傳統的書籍通常是很有系統
的架構,可以拿來學習,但是卻沒那麼適合拿來解決問題。
第二, 因為篇幅小,只有一、兩萬字,所以編輯和出版流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大幅縮短
,推出時程可以趕上需求最大的時間,行銷上能事半功倍。
第三, 因為電子書的成本低、平台分潤高,所以毛利高,訂價就不必高,可以薄利多銷
來拉高營收與淨利。目前紙本書的每刷已經只剩一千本了,甚至還有聽到五百本的數字,
而這種電子書要做到不賠本,容易多了。
雖然這樣的出版品的確會有無法長銷的問題,但是快速上市、快速累積市場回饋之後,還
能來得及出版更完整的系統化知識,也能夠讓為了學習而出版的長銷出版物更貼近市場需
求,內容架構也因為迭代過程而更完整。
另外,要確認這樣的出版物符合市場需求,甚至進行市調與行銷,也同樣可以採取和目前
線上課程一樣的募資策略,這樣的流程也許對出版社來說很陌生,但是對於同是知識變現
的線上課程產業,或是更遠一點的電商產業來說,不但習以為常,甚至可以招募的人才也
很多。
此外,如果出版社真的能夠就此開始累積自己的會員名單,同時也能掌握讀者的需求和喜
好,那麼就可以逐漸脫離實體書店或網路書店這些通路的掌控,進一步發展出新的產品、
服務與商業模式。
台灣的出版業,該試試看新的出版模式了
就我自己的觀察,美國有許多網路的意見領袖,光靠電子書的銷售,就能創造高額且穩定
的被動收入,養活自己的團隊,累積資源進行更專業的創作。
當然,美國的市場規模遠非台灣可比,但出版社的編制不大,只要願意開始嘗試,透過「
新型態」的電子書來進行數位轉型,其實很有機會成功。不但風險不高,對於未來的想像
空間,則是無比巨大。
想想看,藝術創作都已經透過NFT在銷售了,先不求出版物也可以變成NFT經濟的一份子,
至少先快速在兩週內出版一本NFT的電子書,這難不倒出版社,對吧?NFT這個新興且規模
可觀的市場,台灣目前一本相關或科普的出版品都沒有,我想這不但讓台灣產業的進步因
為資訊落後而延遲了,更是出版業的失職。
如果出版業還有普及知識的理念,是不是該試試新的出版模式了?
幸運的是,最近看到台中獨立書店「引書店」與電子書平台Readmoo合作的「必然場景」
數位出版實驗,就開始嘗試了這樣的新模式,在疫情期間出版了六本電子書,20天就銷售
數千本,只要讀者透過這種輕薄短小的電子書學習或瞭解一個新觀念、新趨勢的習慣養成
,一個新的市場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