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的觀點經常是老調重彈,但我喜歡《給予》這本書是因為首先把人分成
三種類型:給予者、索取者,以及互利者。第一步就先讓我反思自己多半傾向哪種類型。
再來是作者雖然推崇給予,但也點出身為給予者會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調適的方法。閱
讀過程中,我會抱持著帶著問題找答案的心態,把它當成工具書來學習。
網頁版好讀連結:https://bit.ly/3EEWS4u
(網頁版的文末有附上TED影片及測驗給予商數的連結)
以下摘錄幾個讓我特別有感,打破迷思的看法以及建議。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書摘:給予者vs.索取者vs.互利者
以下是我從書中整理出我認為2個定型心態與成長型心態最關鍵的差異點,以及3個Q&A。
這些是基石,是精華。書裡其他部分在談論成長型心態如何運用於運動界、企業界、人際
關係、父母師長與教練,幫助不同領域的人達到成長與卓越。
*關於分辨人才*
‧互利者看到潛力股的指標後才行動,往往錯失良機
‧給予者覺得「人人都是潛力股」,能夠抵抗「先找出人才」的誘惑,進而專注於鼓勵大家
,因此造就許多人們以為的天才,許多天才只是找到興趣,然後刻意練習
*關於自尊心*
‧索取者會為了自尊不接受他人批評而在投資失誤時加碼,以為這就是對自己負責
‧給予者想著的是如何對他人及組織更好,所以他們願意承受短期的自尊及聲譽受損,只為
了做出有利長期的決策。
*關於人際溝通*
‧索取者認為請求建議無疑承認自己沒有答案,他們怕這樣會顯出自己無能的模樣
‧互利者鮮少尋求建議,因為他們怕欠下人情
‧給予者並不在意露出自己較弱的一面,給予者請求建議是因為他們真心想跟別人學習
*如何成為一個不怕倦怠的給予者*
作者將給予者又再分成兩種類型:無私奉獻的給予者、利人利己的給予者
【無私奉獻的給予者】
‧全然無私的奉獻是一種病態的利他主義。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態度,過於專注在他人身上,
損害了自己的需求。
‧經常犧牲自己的福祉來幫忙別人,因而讓自己陷入倦怠的危機之中,然後失去自己。
‧在付出的同時,缺乏能夠真正感受到給予對象與自己生活與熱情的連結
‧無私奉獻者鮮少求助,因為他們會覺得「接受別人協助不大自在」。無私奉獻者總想當伸
出援手的那方,因此不願意給別人造成負擔或不便
【利人利己的給予者】
‧給予時產生倦怠,其實並不是因為付出太多,儘管看似違背直覺,然而付出越多,影響力
就越大,這反而是幫助給予者避免倦怠的一項因素
‧一百小時原則:志願服務每年做100~800個小時的快樂程度及生活滿意度是最佳的狀態,
而1年100小時換算下來每週不超過2個鐘頭
‧塊狀給予>點狀給予:作者透過實驗證明,把助人的事情集中在一整天完成(塊狀給予),
所感受到的快樂,大過於每天只做一件小事的日行一善(點狀給予)
‧了解保護自身福祉的重要:在瀕臨倦怠時會主動求助與支持,來提振自己的幹勁及情緒
‧學會真誠度篩選:有一種索取者是表面討人喜歡,暗地卻處處占人便宜。給予者要練習「
寬容版以牙還牙」,彈性調整自己「互利」與「給予」的策略
*如何和給予者溝通*
‧給予者很可能在乎他人或團體勝過於自己,此時我們能做的,是引導他們從「替自己爭取
權益,轉變為替別人爭取權益」。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一個實驗例子:女性或給予者經常不好意思談薪水,但實驗結果出來
,卻發現只要改變一個做法,也就是請女主管扮演在替他們提攜的員工爭取權益,而非談
薪水的本人,如此一來,她們不會因此設定更高的目標,但卻會努力為別人爭取到心中理
想的數字。
◆我的體悟與反思
*體悟1:樂於回應別人,卻因為不斷在回應,反而從產出面、心靈面等影響到自己*
看完《給予》就讓人想起過去仍是個辦公室女孩的情況,職場上特別會有經常在請別人幫
忙的同事,時不時默默飄過來請你幫個忙,有時是5分鐘的小事,有時是當下5分鐘,事後
50分鐘的麻煩事。偶爾協助倒還好,但經常不斷地回應別人的需求,莫名被呼來喚去的狀
況下,落得還得自己加班做事,影響產出與情緒。
因此我對於「塊狀給予」竟然是個能夠減緩給予者倦怠的方法,以及學會「寬容版以牙還
牙」特別有感,原來當個能夠持續的給予者是有原則與技巧的,甚至這些方法都是實驗證
明有效的。
愛別人的同時,也要愛自己;利他的同時,也是利己,才是雙贏。
*體悟2:學會和身邊的給予者溝通*
我身邊有位非常親近形同家人的摯友,他是標準的給予者以及巨蟹座(?!),個性隨和很重
朋友,凡事以他人為優先考量,出門會帶好幾顆行動電源,就怕別人臨時需要。當他在轉
職的過程中,對於談薪水也始終不好意思。因此我就真的嘗試了作者提供的方法,就是提
醒他說:你今天談的薪水也不是只為了自己,別忘了你的家人還要倚靠你,你爭取更好的
薪資也是在為他們謀福利,若你處處不好意思,這樣等於是在傷害家人。就這樣好多歹說
嘗試著讓他轉移目標,把自己想成是中間人,家人的利益等同於他自己的利益。結果,最
終他談到一個比預期好的薪水,然後整個人變得有自信也沒有因此感到罪惡!!!
*體悟3:我有能力撕掉自己互利者的標籤,練習成為一個「利人利己型的給予者」*
看完《心態致勝》談的成長型思維,第一個想到的練習就是我雖然透過測驗以及自己的經
驗反思,過去的我比較偏向互利者,總是害怕吃虧或是太講求公平性。但此刻的我是有選
擇也有能力將標籤撕掉,然後練習成為一個「利人利己型的給予者」。這對我而言是一個
非常大的思維轉變,也許每個人先天上會偏向索取者/互利者/給予者其中一種,但我們不
必然一輩子就必須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反而能夠透過書中的方法,以及作者提出的小練
習們,讓自己開始體會助人的快樂。
自從成長型思維與利人利己的給予這兩個觀念植入我的腦海之後,我發現自己遇到事情時
,相較以往會停下來思考:如果可以當個給予者,我會怎麼做?如同現在在經營的克萊兒
的生命許願樹,許多時候都是在提醒自己給予之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像是教練諮詢
服務的推出,原本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明明想要助人,卻因為收費而像個想要賺錢的商人,
但轉換思維之後,我不必是個全然無私奉獻的人,反而提供諮詢服務也合理收費,這樣利
人利己的做法更能創造源源不絕的能量,透過正向循環幫助更多人。
最後想用作者提到一個很棒的觀點總結:成功的給予者總能保持彈性,因為最危險的是在
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僵化只固守一種互動模式。當我們愈來愈趨向給予者以後,又或者
你天生就樂於給予,此時更要謹記,在作者訪問的百種人之中,他發現社會上成就最低落
的一群人是給予者,然而擁有最非凡與傑出成就的人,也是給予者。
因此,能成功不一定得踩在別人頭上,但絕對也不能讓自己的頭被別人踩上!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正努力練習成為給予者,希望這篇分享也對你有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