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史學家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辭世
https://is.gd/tW320Z
https://is.gd/7MdjTK
英國出生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知名漢學家史景遷(左)25日辭世,享壽85歲。圖為2005
年史景遷應中國時報系邀請來台受訪。(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紐約26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出生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知名漢學家史景遷昨天
辭世,享壽85歲。史景遷窮盡半生研究中國歷史,其中文名為中國史學家房兆楹所命,原
義為「景仰司馬遷」。
美聯社報導,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昨天在美國康乃狄克州西罕文(West Haven
)家中辭世,同為耶魯教授的台裔遺孀金安平表示,夫婿是死於巴金森氏症併發症。
史景遷曾獲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歷史書獎等諸多榮譽,生前出版過十餘本中國相關書籍、評論、論文,其著作備受書評家
好評,曾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至今仍為課堂使用,被認為促成了中國研究的普及。
他擅長以敘事手法書寫歷史,最知名的著作是1990年出版的「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此書厚870頁,從17世紀明朝鼎盛時期寫到1989年天安門事
件,出版後獲得廣大迴響。
如同此書書名暗示,史景遷以撰寫偵探故事的角度切入中國,旁徵博引,記錄下顛沛流離
的歷史與悠久的傳統,為西方讀者揭開這個世界上最複雜國家的神秘面紗。
他提及「世代尊重與責任的概念」,以及為摧毀這些模式而起的叛變,如1644年李自成攻
進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1911年滿清遭推翻、1940年代國共內戰等,「我們常看到中國
人在困境和逆境中抓住命運,對抗政府」。
「我們看到,1644年,對現況的幻滅以及對過去的懷念結合成對未來的熱望,崩解了舊秩
序,也開啟了通往新局的未知之路。1911年一樣的狀況再次發生,1949又再一次。」
史景遷出生於英格蘭莎麗郡(Surrey)一個熱愛書籍的家庭,父親是編輯,母親是法國文
學副教授,史景遷自己就讀英國劍橋大學期間,曾當過校刊編輯。
從劍橋畢業後,史景遷拿到耶魯獎學金負笈美國,他和知名女漢學家芮瑪麗(Mary
Wright)成為朋友,透過芮瑪麗,史景遷認識了房兆楹。
任教耶魯時期,史景遷廣受學生歡迎,一直是人氣最高的教授之一。曾師承史景遷的漢學
學者翟淑珍(Susan Jakes)回想,史景遷總以迷人的語調緩緩授課,主題天南地北,援
引的細節卻總切中要點。
翟淑珍2008年在www.thechinabeat.com網站寫道:「這些講課像是精心描寫的短篇故事,
有時卻又像是長篇小說。」
誠如紐時書評編輯萊曼-郝普特(Christopher Lehmann-Haupt)所說:「他書寫的歷史
總是活靈活現,言之有物,淺顯易懂,無論他講述的東西有多麼複雜艱深。」
史景遷2008年從耶魯大學退休,他和前妻育有兩名兒子。(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淑琴
)1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