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討論古文廢止議題的時候都掉入一個邏輯上的死胡同。
古文有沒有用?當然有用。追根究柢,有人教有人學的東西,哪一樣是無用的?
問題根本不在古文有沒有用,而是他夠不夠有用,有用到可以讓國家用考試引導民眾深讀。
人的一天就24小時,要讀的科目那麼多,為什麼不去追求效益更高的東西?
舉個例子,我家有個洗衣板,洗衣板有沒有用?一定有用,可以拿來洗衣服嘛。
但是有洗衣機可以用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用洗衣板?
現在的情況就好像是,大家在討論要不要把洗衣板收起來改用洗衣機,
而一群洗衣板擁護者不斷護航洗衣板多好用、多有用,完全無視更實用的洗衣機。
舉完譬喻,回過頭來看看古文的例子,假如古文是洗衣板,哪些科目是洗衣機?
英數物化生史地這些就不用多說了,單單就國文這一科的範疇裡面來看,
應用寫作就遠比古文更實用,這關係到是否有能力和公司、單位信件交流,增進效率。
但我那個年代的應用文教學根本是廢到笑,
要求背格式規範如鈞啟大啟鈞鑒知悉而不是教你如何精確表達自己的意圖、想法。
這就是教育的失敗與偏差,希望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不同。
傳統教育只重格式而不重視邏輯表達,而我覺得教寫作之前,教邏輯表達更重要。
邏輯表達是寫作立論的根本,講更直接一點是所有有效溝通的基礎。
更深入一點,最好是能夠教、考哲學,像法國那樣,但是這實行起來太困難,
以現階段的我國教育型態和社會風氣來說,可能還很遙遠。
無論如何,比古文更重要的內容太多了,但我國教育單位乃至考試機關不重視這些東西,
以至於到現在居然還有人在爭論古文考試是否應該保留,十分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