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kk33 (vikk33)》之銘言:
: 如提
: 我想到在這個書不好賣,想讀的書不好找
: 而且網路以極之普及時代的商業模式
: 靈感來自這邊
: okapai曾經有過幾篇【這本怎麼還沒出?】文章推介未翻譯書籍
: 後來還出了一本推介過的書《國際政治理論與殭屍》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8021?loc=P_0004_043
: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725
: 所以有無可能設一個網路平台
: 邀請出版業者加入,同時開放一般人註冊po外語(不限英文)書籍資料推介
: 並且進行投票等方式看有無業者願意出版
: 增進書種,也減低出書成本風險(至少可以累計一定人氣)
: 有無搞頭?
這個商業模式我也曾經想過,而且我印象中好像幾年前就有人談論過(印象)。
而且類似這樣的模式,有在別的商品中出現。
(比如國外有kickstart這種集資平台,集資一個產品、一個玩具、甚至一本小說)
那為什麼這種模式沒有在出版社成型呢? (特別是在引進外版書的部分)
個人猜測或許有幾個可能原因:
1.太麻煩了,有可能這種事說來容易做來難,花一堆功夫結果效益不明顯。
2.開放投票的書叫好不叫座,效益不彰。
3.許多出版社太傳統(或老套),仰賴編輯經驗直覺勝於市場統計。
4.賣書利潤太少,搞這種商模花的成本比不上效益
5.一本書的商業價值早被出版社、版權代理精算的差不多,所以版權費也已經反映上去,
換言之不用等放平台挖掘商機,有潛力的書版權費早就被拉上去,也沒太多油水撈。
6.會花時間去參與這種平台的人可能比想像中少,
感覺蠻少看到有人說一部電影或一部漫畫,在還沒引入國內就受人引頸期盼這樣。
而夠亮眼的早就被規畫出版了。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猜測,如果真有出版社專營這樣的模式,其實個人還蠻樂見的。
如果未來會是電子書之類的趨勢,希望這樣的商模也能順應這樣的趨勢而出現。
透過電子化讓出版成本降低,然後讓更多種類的書能在市場上試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