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讀楊富閔《合境平安》:瑣碎的回憶

作者: Anil1462 (嗣風)   2022-08-14 21:32:02
https://i.imgur.com/c3lGdHh.jpg
讀楊富閔《合境平安》:瑣碎的回憶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讀楊富閔的作品,但上一次讀也是許久之前的《花甲男孩》。雖然並不
完全記得書的內容,但當時個人對其的評價算十分高,可以認為是一本不錯看的散文集。
也因為如此,我對這本《合境平安》的期待很高,很期待從民俗回憶的角度能看到作者的
特殊詮釋,但很可惜的是期待越高,也就越失望。這部分就留於後話,讓我先來說說這本
散文集的優點。
1. 親切感
  這本散文集的親切感來自於對民俗活動、日常生活的描寫。所以如果你平時對繞境、
陣頭、廟會、喪事等等的活動有關注,甚至是只是喜歡過節日,都可以從中感覺到很台灣
味的親切感。這樣的親切感營造並不容易,除了需要作者的親身經歷之外,還需要有細微
的觀察力和敘述能力,才能把其中的重點和細節表達出來,我想這是作者在這本散文集中
表現得很出色的特點。
2. 台語的使用
  連接上述,台語詞彙的使用也能營造親切感。但相對於上述比較著重於主題,從書寫
內容營造的在地感,台語的詞彙使用反而是一種驚喜的表現。一個段落中出現台語的詞彙
,能使段落的主旨或所要表達的情感凸顯出來,與讀者產生共鳴,特別是會使用相同語言
的讀者,那份共鳴是很直接且很衝擊的。台語的使用確實也使這本散文集更富有特色和閱
讀上的樂趣。
  關於以上優點,我推薦〈入學儀式〉和〈兒童戲:辣芒果成年禮〉這兩篇散文。但接
下來,我要來談談閱讀上比較困惑的部分:
1. 篇章的主旨不明
  這本散文集閱讀的過程中,時常把一篇故事讀完了,卻不明白故事所要表達的核心主
旨是什麼。或許不應該認定每篇散文都需要闡述情感或批判事物,但這本散文集的敘事,
很多時候彷彿流水帳,只是把當年的回憶從現今的視角「看」了一遍,缺乏記憶點。或許
這也是一種書寫的形式,但多半時候讓我一頭霧水。而這種感受最嚴重的,是第二篇章中
利用天干地支為題的〈歲次XX的鬧熱〉。有些篇章的情感甚至平淡到無法評價,最後只能
說「他說了一個故事」,卻無法評價故事的好壞。
2. 段落各自獨立
  這點也可以與上述主旨不明的概念相連結。一篇文章中有許多段落,又或者可以稱為
事件,並利用事件來串連起一篇文章。但這本散文集中的某些篇章,一篇中出現了許多段
落,如〈我們春天的校慶〉這一篇,段落之間的連結沒有那麼強,使文章雖然可以從中感
受到敘事的主軸,但卻使整體結構略為鬆散。部分則是結尾過於意外,讓人覺得很突然或
充滿疑惑,如〈虎爺的難題〉和〈重逢平安橋〉。
3. 刻意感
  最後是刻意感。必須說這點可能是我個人的好惡問題,但書寫中不斷反覆強調寫作或
研究對自己的影響,或者是個人與寫作之間的交流,會讓我個人覺得有些刻意。再加上散
文集最後的作者採訪,可以看到作者強調說道:「所以《合境平安》其實是我的文論。」
,以及採訪中講述寫作與編輯之間的聯繫,會讓人覺得不管是文章的編排或寫作,都散發
出經營的味道。
以上為個人心得,謝謝大家。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2-08-14 22:08:00
推評論
作者: tyltyl95 (誰呀!)   2022-08-15 01:56:00
從花甲之後就沒好好在寫過什麼新主題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