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圖文:《簡單教養經》閱讀心得:越複雜的事,越需要簡單的方法
https://fishappyworld.com/the-soul-of-discipline/
用「聽」的說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fishappyworld/platforms
《簡單教養經》這本書主要的內容圍繞著「如何帶領幼兒、前青春期、青少年的孩子」,
提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身為父母,
哪邊得到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便在那裡表現自己。
父母因為日常太多雜項時,忘記了父母的角色。
若能減少塞滿的行程、馬不停蹄的規劃,
父母可更加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而不是讓忙碌日子將我們排山倒海的淹沒。
《簡單父母經》可以替天底下的父母帶來啟發,
讓父母在這忙碌的世代透過「簡化」更上一層樓!
幸福的祕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蘇格拉底
▍ 為什麼需要簡單教養呢?
現代父母的生活真的超級忙碌,
幾乎一早醒來就忙著各種任務,
趕著孩子刷牙洗臉、吃早餐,
接著趕緊送去上學,
爸媽也接著去上班;
經歷一天的上班後,
一下班忙著接送小孩,作晚餐,
打理孩子洗澡、陪玩、睡前故事與陪玩。
我發現,這樣的忙碌的生活步調,
要營造寶貴的 Family Quality Time 更顯得難能可貴。
不過,我很幸運的有先生的分擔,
幾乎育兒日常工作有一半都是他幫忙協助的,
也因此通常我回到家中時,
只要打理好自己,
就能開始好好陪伴孩子到睡前故事,
讓我平日能有1~2個小時專注在七寶身上,真的很感恩。
▍《簡單教養經》三個重要的觀念
放慢腳步與簡化家庭的價值
在約翰輔導無數個的家庭經驗之中,
證實了「放慢腳步」和「簡化家庭的價值」
在家庭規範上是很有幫助的。
過度的管教,規則不清楚,
產生小孩的反抗與大人之間的拉扯,
家長很容易就變成了「怪獸家長」,
雙方都不愉快。管教不該只有糾正與懲罰,
而是建立家庭的價值觀。
書中引用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像,太美、太驚人。
人們詢問他怎麼作到的?
米開朗基羅回答說:我不是在形塑雕像,
在我的心裡有個藍圖,有了這個清楚的圖像後,
我把不屬於圖像的部份去除就好。
這個觀念也非常適用在管教孩子身上,
我們只要立下家庭價值的藍圖,「#去除不屬於我們家庭的部份」
就好。
原來,教養應該也是要用「減法原則」,
而不是「加法原則」呢!
身為家長的我們也該好好思考,
什麼是我們的家庭核心?
只要找出一、二個重要的價值觀,
就是好的開始。
我自己也思考著,我們家的核心是什麼呢?
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有共鳴的答案,
就是佛洛姆提出的「愛」的原則:尊重、責任、了解與照顧。
常孩子出現胡鬧時,
我們協助孩子重新定位,
強調家庭的核心價值,
不透過懲罰,不用太過苛責。
簡單有效的教養:
具有靈活有彈性,給予孩子的界線會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
#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
孩子偏差的行為就是迷失自我的表現,
就像潛水艇透過岩石或暗礁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導航前行。
孩子就像是那艘潛水艇,
利用父母的反應來尋找自己的定位。
當孩子出現偏差,這便是他的求救訊號,
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能置之不理,
孩子表現得越惡劣,父母的表現要更加安定,
來我們來引領這艘潛水艇順利抵達。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
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當孩子的內心世界狀況與外界產生了不平衡,
便產生了壓力。第一個反應是與外界進行「反擊」;
但就算反擊也無法阻擋外來壓力時,
孩子的反應會轉換成「退縮」,讓家人、
外界都難以接近,前青春期的孩子會躲到安全、
隱密的網路世界。
當孩子的內在世界崩壞了,自信心會嚴重衰退。
我看到這段話時,自己好有感觸,眼眶濕潤。
我想我也找到了:為什麼自己的內心的深處是沒有自信的?
腦中浮現國中時期的畫面,被同儕之間的排擠,
還有學姐的霸凌造成我在面對陌生人群時,
無法提足勇氣面對。
孩子無法自我調節的時候,通常發生在:
● 太多目標:過多的學習活動
● 太多噪音:家庭失合
● 太多令人分心的事物
● 搬家
● 轉學
● 重要的人過世
不同特質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反抗表現」也不同:
● 外向領導型的孩子: 變得霸道愛支配人
● 外向創意型的孩子: 變得不專心、歇斯底里
● 內向脾氣溫和的孩子: 變得固執與死板
● 內向直覺型的孩子: 變得過度敏感,自己就像受害者
孩子在兒童跟青春期的時候,會用「自我定位」來解除壓力,如以下活動:
● 閱讀
● 獨特的遊戲
● 聽故事
● 探索大自然
● 發展嗜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留足夠的時間給孩子,
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進行與外界調解的活動。
我發現這些活動,也都是七寶最喜歡的事,
她曾經跟我分享著:「#聽睡前故事很開心!(我們的睡前儀式),
我想也是因為這樣,
七寶對外界的表現是安定的(護士阿姨給七寶的評語)☺。
#父母的角色:
負責控制情緒的大腦前額葉,
約在 20 歲時才會發展成熟。
故父母在孩子心智未發展成熟時,
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
約翰使用了「監督者」、「栽培者」、「引導者」三個不同角色的轉換,
● #幼兒時期: 建立溫和堅定的界線,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跟和合作力,學會尊重。
● #前青春期: 特別注重人際關係的時期,
我們大人在旁邊聆聽,並且指引方向,
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 #青少年: 許多重大決定的時期,
父母協助發展青少年的優勢,
理解與這時期孩子之間的衝突,一塊與孩子做決定。
▍我實踐的3個觀點:
# 低幼孩子不適合過度尊重
幼兒階段,父母最大的比重是擔任「監督者」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
並建立起規範。
約翰在書中也舉例,
不要「過度尊重」年幼的小孩,
什麼大小事都請求孩子的同意,
如:「能不能請你」、「好嗎?」
(禮貌的請求小孩)。
為什麼不要過度尊重孩子呢?
因為低幼的孩子,
仍處在自我發掘的階段,
不會產生同理心、無法合理的聽話,
幼兒著重追求個人的內心影像。
所以,過度尊重孩子時,
孩子不但沒有足夠的大腦能力能力配合父母,
這個得到不符合期待的回應的父母也深感到挫折,
失去家裡的領導的地位。
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建立家中領導的位置是重要的,
明確的指定可以幫助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增進自我定位的安定,
為邁入青春期前作準備。
這段我感到很深的共鳴,
因為我就是常常詢問小孩意見的那一位家長,
不過我也常常發現針對過於開放式的問題,
七寶是沒有能力做回饋的,
給予孩子明確的指示(溫柔堅定),
可以增加孩子內在的定位感,
這也是我的書中學習到的很重要的一點。
#你的世界 我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
教養就像是邀請對方一塊跳親子之舞,
當你伸出邀請的手,對方也要有意願的接受,
便是合作的開始。與孩子溝通時,
可以先共情、同理孩子,
父母先將自己化入孩子的世界,
達到連結後,再進行任務的轉換。
例如:七寶熱中於「家家酒」沉浸式遊戲,
不願意「去洗澡」。
我便融入他的世界,
把家家酒的劇情加入洗澡的情節,
孩子就願意配合了。
(耶!目標達成)
#吼叫是沒有用的
當幼兒還沒有發展足夠的內在的語言能力,
是沒有能力辦法控制內心的衝動的。
孩子知道是一回事,
但是能夠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父母如果能夠了解孩子行為表現的發展,
會是相當有幫助的,
可以幫忙釐清為什麼有時孩子的反應無法順父母的意。
也因此,
一次又一次的對著小朋友吼叫,
反而會嚇到孩子,
延緩他的內在語言,
造成他的內心的困惑。
我們可以做的事:
用平和的口吻,
在日常之中,重複一樣的規則,
將這個規則建立在孩子的意識當中,
並與孩子建立共同的世界觀。
▍寫在文章的最後
作者約翰在書中的開頭就提醒閱讀這本書的父母,
所有專家的建議都是「一次性」或「條例式」的方法,
如果要堅持某一種方法,到最後反而會被困住的,
書中的教養方式是僵化的。
但是我們親愛的孩子們,
是不斷成長的生命體,
情緒也持續的在改變,
心智也會逐漸的成熟。
因此約翰很貼心的跟父母說著:
「不要過度依賴專家,而失去家中的領導權。」
但仍為努力不懈,
願意花時間探索教養方式的父母給予祝福。
育兒的過程中傾聽內心的聲音,
你才是孩子最佳的老師,
X更勝過書中的育兒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