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精準閱讀》一本簡單易用的閱讀技法書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3-06-06 18:32:55
《精準閱讀》讀後心得:一本簡單易用的閱讀技法書
幫助最多人通過國家考試的大律師,教你精準抓住閱讀重點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recise-reading/
關於閱讀,你有沒有遇過這些問題:「這本書這麼厚,重點到底在哪裡?」「老師開了一
大堆書單,我哪有時間看得完?」「明明就已經看完這本書了,為什麼我還是搞不太懂?
」其實,你只要掌握一些簡單的閱讀訣竅,就可以很有效地吸收書中的資訊。
這本書在說什麼?
《精準閱讀》的作者是日本律師伊藤真,他創辦的補習班專門輔導學生通過國家考試,考
取的人數高居日本第一。這本書他主要跟我們分享「如何更有效率地閱讀和理解書籍」。
他強調閱讀不只是理解文字而已,還包含了對於書中資訊的策略性分析。他透過這本書提
供了一系列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包含如何選書、如何找出重點、如何記錄並理解我們閱讀
的內容。
在書中,他分享自己如何選書,還特別強調了要挑選與自己相反見解的書,以及如何從入
門書籍進階到一流的專業著作。他鼓勵我們透過書籍開拓視野,並且發現自身的觀念弱點
,然後加以修正。另外,他也強調使用一本書的方法,他認為「把書弄髒」是提高理解和
加深記憶的最好方法。像是用原子筆、筆記本和便條紙進行筆記,以及用不同的摺頁方式
來標註重點,進一步提升閱讀效率。
整體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的閱讀策略,包括透過觀察小標題和轉折語氣來快速抓取
重點,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大量閱讀書籍。除此之外,書中也分享了如何在書店中找到合
適的閱讀材料,以及如何進入閱讀狀態的方法。整體來說,這本書強調閱讀不只是一種單
調的技能,更是一種策略性的思考方式,可以使我們的閱讀過程更有意義。
書本是思考的素材
雖然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教學生怎麼通過「國家考試」的講師,但是他在書中並沒有強調
該怎麼樣考取分數之類的「考試技巧」。讓我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他提到:「書本是
思考的素材。書本能夠加深自己的思考,鞏固己見,也能協助尋覓自己的理想,深化未來
的夢想。」相較於考試,或者比較功利導向的閱讀方式,作者反而更強調了「思考」的重
要性。
我認為「書本是思考的素材」這個觀念非常有意思,因為它釐清了我的一種執念:有時候
我覺得閱讀書籍一定要有「某種用途」。而作者認為,光是閱讀這個行為,可以促進我們
的思考,就已經十分足夠。我們就只是享受著閱讀和思考的過程,就像是法國哲學家笛卡
兒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正因為思考,我覺得自己活著,而不是一個空有軀殼的行
屍走肉。
在書中提到:「不要只把書中的內容當作資訊或知識,草率看過,應該用自己的大腦過濾
思考、想像或反應自身想法。如果因此能產生具體的行動,讀書在人生中就更加充滿意義
。」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寫下自己的評論、贊同和反駁的話。
作者建議我們直接把想法寫在書本上面,把書本「弄得愈髒愈好」。他認為既然書本是思
考的素材,維持原狀只會是材料,你必須使用它才有意義,所以他會指導自己的學生盡量
把書「用髒」。然而,我覺得「有沒有把書本弄髒」並不是最重要的,像我自己過去幾年
讀過了上百本的書,我都沒有在書頁上面畫線或寫字。相反地,我喜歡用電腦的數位筆記
軟體來記錄自己的想法,我會把書中重要的原文抄錄到筆記軟體裡面,然後再透過打字寫
成文章、製作圖表、製作模板的方式,來消化和應用一本書的內容。
無論我們有沒有把書弄髒,我認為我跟作者的方法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會對於讀過的書
進行「思考」。我們會去想這本書解決了我的哪些疑惑、跟我有什麼關聯、讓我產生了什
麼新的想法、改變了我哪些舊的想法。因此背後的「目的」都是促進思考,只是「方法」
不一樣而已。
回到作者的主張:「人無法憑空發想,而書本就是思考的推進器。」關於閱讀的目的,他
認為:「有人是為了娛樂或轉換心情;有人是為了獲得知識和資訊;但是我認為閱讀的最
大目的是加深思考。」這個觀念就是最讓我感到共鳴的,正是因為我想要思考,我想咀嚼
這個世界有趣的那一面,所以我透過閱讀來推進自己的思考。
透過閱讀能「得到」什麼東西只是其次,讓我最心滿意足的是有源源不絕的素材,讓自己
可以一直保持活躍的思考。這,正是閱讀的美好。
如何提升閱讀理解力?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有的人能夠「看懂」一本書,而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卻覺得讀
完之後什麼都沒記住,甚至不清楚作者到底講了哪些重點。
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實用的方法,我們可以直接拿來應用,那就是「閱讀的時候
要練習推理」。作者提到,每當我們讀到一個段落、章節,都要延伸思考該作者想「表達
」的內容。該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透過「也就是說…」的方式,來把我們讀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以下舉
一些實際的範例。
當你看完某個章節,你就試著對那個章節做出總結,你可以說:「作者想說的其實是…」
當你讀完某一篇美食評論,你就可以試著幫作者做結論,你可以說:「到頭來,作者想表
達的是他很推薦這家餐廳…」
當你讀完某一個段落,你發現作者提出反對的意見時,你可以說:「也就是說,作者並不
贊同…」
善用這種做總結、試著自己推理出結論的方式,就能幫自己提升對於閱讀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認為我們也可以「練習用譬喻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當我們讀
到某一個觀念的時候,可以試著講出:「就好像…」也就是用另外一個相似的事物來譬喻
這個觀念。隨著我們持續練習,給出的譬喻就會愈傳神、愈到位,這個時候我們的理解就
不僅限於字面上的瞭解,而是抵達了觸類旁通的程度了。
像是你聽完了我前面的講解,你就可以試著說:「瓦基在講解的這個閱讀方法,就好像把
觀念解釋給一個五歲小朋友聽懂一樣,只是把這個五歲小朋友換成是我們自己,自己講給
自己聽懂。」
說到這邊你或許會發現,我前面在講解的時候,都會試著「舉例子」。所以我們也可以養
成另外個習慣,那就是「閱讀的時候要練習舉例子」。像是我自己很喜歡在理解了一個觀
念之後,試著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例如:如果是作家會怎麼做?上班族會怎麼做
?學生會怎麼做?家長會怎麼做?當我們能夠舉出一個有關聯又生動的例子的時候,通常
就表示我們對於閱讀的理解又更上一層樓了。
總結來說,提高閱讀理解力的三個小方法:推理、譬喻和舉例子。你可以試著在下次閱讀
的時候練習看看。
如何找出作者的主張?
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尤其是商管和工具類型的書,必須去找出作者的「主張」,也就是他
的個人想法、他對一件事情的見解、他對某個方法的獨特觀察。但是要做到這件事,很多
人可能會覺得很頭疼,感覺要徹頭徹尾把全部的文字都看完,才有辦法清楚了解作者的主
張。
不過在這本書中,作者提供了一個很簡單的辨別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地把作者的主張找
出來。
這個方法就是尋找「轉折語氣」。原本書中的日文翻譯過來是「逆連接詞」,可是我認為
轉折語氣比較符合中文讀者的使用習慣,所以後面我用轉折語氣來替換、做說明。所謂的
轉折語氣,指的就像是:「可是」、「但是」、「然而」…等,這些都屬於文章裡面的轉
折語氣。
一般來說,轉折語氣的「後面」通常就是作者最重要的主張。所以我們在讀任何段落的時
候,記得要留意那些出現轉折語氣的句子。我想到有一句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而
對於閱讀來說,「重點就藏在轉折語氣的後面」。
像是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這個段話是這麼說的:「想讓年輕人愛上閱讀,通常是一種對教
育的渴望。但是,太露骨地展現出自己的渴望,對方不見得會言聽計從。」注意這一句裡
面的「但是」這個轉折語氣,原本前面在說想讓年輕人愛上閱讀的想法,而轉折之後,作
者的主張就是「不要太過度地展現那種想要教育或說教的渴望」,因為這樣反而會造成反
效果。透過判斷轉折語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快速掌握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這也讓我回想起來,我最近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很喜歡用一種句型來下標題,那就是「
這個東西是什麼,而不是什麼」。像是我曾經寫下一個筆記的標題叫做「知識來自於問號
,而不是句號」,我所強調的主張,就是「知識不是斬釘截鐵的那種深信不疑,而是要懂
得提問和質疑」。當我們把一個觀念用「是什麼、而不是什麼」來區分清楚的時候,就形
成了我們自己的觀點。
所以,對於一位作者來說,使用轉折語氣可以強調自己的主張。同樣地,對於一位讀者來
說,尋找轉折語氣,就可以精準地找出作者的主張。
後記:閱讀是靈魂的混血
在讀《精準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有另外一個感悟:很多人一直在強調閱讀的好處,
鼓勵人們多多閱讀。我認為這件事情的本身沒有什麼不對,因為這些人試著講清楚、讓人
們理解「為何而讀」、「為何要讀」。然而,我認為更多的人需要的,或許是「如何閱讀
」的這種有步驟、有方法的執行指南,這本書就提供了一些簡單可行的閱讀方法,可以有
效提升你的閱讀能力。
日本詩人長田弘在詩集《世界是一本書》裡面說過:「人類不過是扛著一具屍體的小小靈
魂」,所以我們必須鍛鍊靈魂,因為那才是我們的本質。否則,我們就只是跟行屍走肉一
樣,身體活著,可是靈魂已死。肉體有極限,靈魂則沒有。身體無法永久,作品卻能夠雋
永。
這個想法帶給我的感觸就是,書籍這種作品,就像是一位作者靈魂的延伸,我們透過閱讀
,接觸到不同作者的靈魂。如同作家愛瑞克在《內在原力》書中所說的:「閱讀是靈魂的
混血」,我們無法決定自己天生下來的靈魂長成什麼樣子,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去閱讀哪些
人的作品,跟哪些作家來一場靈魂的混血。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3-06-07 00:30:00
謝謝推薦導讀 列入待購書單
作者: LeeMingMing (LeeMingMing)   2023-06-07 12:06:00
謝謝推薦
作者: shangrila831 (蔬菜)   2023-06-09 12:40:00
謝謝推薦
作者: emile1224   2023-06-09 18:56:00
謝謝分享
作者: AFranklin (Benjamin)   2023-06-11 22:25: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