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陌生人》他鄉與故鄉
作者:歐大旭
譯者:宋瑛堂
出版:時報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3/08/blog-post_24.html
很久沒看散文了,這本書是我用readmoo紅利點數換的、是一本簡短的散文書,書裡
講的是《倖存者,如我們》的馬來西亞作家,歐大旭,的家族故事。
--------
——都過去了,為什麼還要再挖出來?
——沒意思啦,有啥好講的呢?
——可憐的亞洲人好苦喔,到處都是,煩死我了!
——你寫祖母的戰火故事也好,寫她年輕穿什麼鞋子也好,本(出版)社都沒興趣。
是阿,都過去了,為什麼要說?
我想寫一本重建家族史的書,並非因為我念舊心重,也不是戀棧往事,而是因為我想
讓現實感在我的世界裡甦復甦,亦即鮑德溫筆下那個被體系欺壓而消音頹傾的現實。我們
的緘默源於恥辱與恐懼,緘默進而迫使我們拓縮到無限小,細微到隱形,以順應國族與社
會論述,乃至於如今我們也從文學消聲匿跡,從歷史拭淨。(自序)
歐大旭不只說,也說得真好。
移民、排華暴動、貧窮,他說個不停,從那張可以偽裝成各種亞洲國家人的臉孔開始
,他往回挖掘,從「我不是誰」講到「我是誰」,從祖父和外公隻身一人來到馬來西亞移
民開始說起,講這兩隻家族如何在異地想辦法開枝散葉,正如他當年在英國求學的種種,
是也不是,他要怎麼定義自己的家鄉和歸屬?他要怎麼表達,怎麼說(而不是保持沈默)
,才能將亞洲文化裡的緘默封條撕開,才能像那些他的白人朋友,將自己的家族史在陽光
下攤開,擁有勇氣將傷口曝曬?
於是《碼頭上的陌生人》分為兩篇,父系與母系,第一代孤身踏上異地碼頭的祖父外
公,與隱身在貧窮家庭裡「吃苦耐勞」的外婆。作者追朔自己的家族史,挖掘、歸根,用
文字弔念那些埋沒在歷史裡的沉默長輩,這是蒲公英的故事,後代遠颺:他的祖父隻身來
到馬來西亞的碼頭,根據籍貫彼此依靠(在台灣的我們是否聽起來也很熟悉?),而當歐大
旭隻身來到英國,面對「歐美」同學對父母的見解,他也只能和同樣出生的同學交換眼神
。因為貧窮,所以羞於承認;因為貧窮,婦女以「吃苦」為美德……他們說,那些不好的
事都不要說了,流血的地方早已築起高樓,記憶已經準備好在死亡中遺忘,下一代更好了
,為什麼還要回頭?
為什麼不?
這些故事總是發生,過去、未來,現在,世界各地。對作者來說,書寫是為了回顧、
記憶與理解。對於台灣的我們來說,這些故事不只似曾相識,也都還在我們的身邊,上一
代、上上一代,或者這近幾十年來增加的新移民……閱讀《碼頭上的陌生人》,不只是隔
海觀看馬來西亞的華裔移民家族史,也同時共鳴著。
《碼頭上的陌生人》是本小而精美的書,文美而感傷,歐大旭不只藉此定位自己的
家族歸屬,也同時溫柔的提醒歷史的殘暴——暴動、政爭、移民困境。這些痛苦和真實不
該被遺忘,藉由他精湛的文字技巧,讀者得以理解與被理解,回歸到第一章的初衷:「和
我一樣啦!也許,這無關長相,而是因為我們但願大家都能和你我一樣*。我們希望陌生人
是自己人,是我們能理解的人。」
推薦給喜歡他文字與短篇幅家族故事的讀者:P
--------
*這句話中文讀起來有點怪,不知道原文是什麼……
*我很喜歡熊婷惠在書末寫的賞析,將這本散文集的來龍去脈、以及作者如何處理家族故
事寫的很清楚:)
*去日本玩遇到颱風,心情真不好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