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感的練習》讀後心得:運用六種日常練習活出踏實人生
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oundedness/
研究顯示,許多追求成功卓越的人經常陷入焦慮倦怠、關係緊繃、心力交瘁的無盡循環,
甚至出現憂鬱和成癮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傷害。為什麼這些人明明「很努力」了
,卻還是會感到「筋疲力盡」呢?如果你也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呢?
這本書在說什麼?
《踏實感的練習》的作者是布萊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他是知名專欄作家和
企業教練,曾經幫助很多運動員取得卓越的表現。他的前兩本書也非常受歡迎,分別是《
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和《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我相信很多讀者可能都有一點
印象。
而這本《踏實感的練習》非常有意思,他似乎是寫來「打臉」自己的前兩本書的。怎麼說
呢?他的前兩本書一直在談「一流的人」,就是獲得最多外在成就的人、想變得更好更好
的人、想要贏過別人一直往前衝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在巔峰之後,卻感覺自己不是真
的快樂。甚至連作者自己也遇到這個問題。
他變得事業有成,出版了兩本暢銷書,成為知名專欄作家。但隨著更多的工作、更高的成
就,他反而變得更焦慮、更急躁,甚至出現強迫症的現象。他開始自我懷疑:「我到底怎
麼了?」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以及跟很多身邊朋友和前輩討論的結果,他終於找出原因
,那就是他缺乏一種圓滿人生真正重要的元素:踏實感。他寫這本書就是透過大量文獻、
理論,以及可以操作的步驟,教我們培養出自己的踏實感。
接下來,我會分享這本書的主要觀念,以及我對書中兩種不同練習方式的想法。
個人英雄主義的問題
作者輔導過大量的企業家、職場工作者和運動員,他發現有些「看起來」非常成功的人,
其實都深陷一個常見的陷阱裡面。他們非常專注在「生產力」、「提高效能」或「個人成
長」,他們永遠想讓人生「最佳化」(optimize),讓自我感覺更良好、思考更正面、擁
有得更多。
他稱這種狀況叫做「個人英雄主義」,尤其在現代文化的推波助瀾之下,更是一發不可收
拾,所有的聲音好像都叫我們要「不斷超越自己」。許多男性覺得,自己應該表現得刀槍
不入、所向無敵;許多女性則認為,自己必須永遠面面俱到,不斷挑戰看似不可能達成的
期望。
個人英雄主義有什麼問題?那就是狹隘的將「可量化的成就」視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像是薪水、職位、名聲和外在的物質生活,永無止境的追求超越自己與他人。這種追求,
常常會造成內心感到很不踏實,總是覺得哪裡不夠好、不夠多、不夠快。
作者還發現,更糟糕的是,儘管有些人已經很有成就,但是他們反而活在「恐懼」當中。
他們害怕失去自己現在的工作、害怕失去物質生活的享受、害怕現在美好的一切會消失。
這種恐懼,導致他們更拼命、不敢放鬆,每天都把發條繃到最緊。
總結來說,個人英雄主義的最大問題,就是讓人產生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急著想得到
未來「還沒發生」的東西,又害怕失去現在「已經有」的東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
們需要這本書的好方法。
踏實感的六種練習
跟個人英雄主義相反的是,作者提倡我們要培養「踏實感」。
「踏實感」(groundedness)的定義就是:「一種深刻的內在平靜與自我接納的狀態,源
自於對當下的完全專注與自我認可。這種感覺不是追求外在成就的結果,而是來自於對自
己內心、能力和生活節奏的認識和接受。」也就是說,擁有踏實感的人能夠有效地管理自
己的日常生活和職業壓力,不會被外界的喧嘩和不斷變化的環境所干擾。
我們要如何做到呢?作者提出了六種練習方式。
第一種:接納。要認清和接納現在的自己,不要總是去想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把現在當
成努力的起點。
第二種:臨在。就是專注當下的意思,專注在眼前的事情,經營當下的生活,而不是煩惱
著過去和未來。
第三種:耐心。讓事情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發展,不要期待馬上有成果,而是持續實踐和
堅持。
第四種:脆弱。對待自己和他人都要展現真誠,願意擁抱和展現自己的脆弱,不要總是故
作堅強。
第五種:連結。跟真實的人建立深度的社會連結,無論團體大小,找到人互相支援和交流
,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
第六種: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會讓你的身心有更好的表現,更可以融合前面五種
踏實感的練習。
當我們能持續做到這六種練習,就能活出人生的踏實感。如同作者所說:「『踏實』是一
種堅定的內部力量與信心,能讓你度過人生的高低起伏。踏實是一種深厚的操守與剛毅,
也是一種完整,從而衍生出恆久的成功、幸福及滿足。」
我認為,踏實感不是一種高遠的目標,而是一種每天可以落實的生活風格。
接納自己當下的樣貌
首先,我想先談「接納」。
作者指出:「當我們接納自己的現實,會覺得自己在這個現實當中更為踏實。你會穩穩的
站在當下這一刻,就能大大提升你實現夢想的可能。」像是想要學習新的技能、達成新的
目標、完成新的挑戰,都需要先從接納自己開始。
可是,我覺得六種練習裡面最困難的,就是這個「接納」。
我們往往很難接納最真實的自己。像是自己的技能還很生疏,有些人就會批判自己,反而
更不敢學習,導致沒辦法學會。或者是有些人覺得自己訂了年度目標,卻發現自己沒有按
照計劃進行,就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毅力的人,導致中途放棄,結果反而離目標愈來愈遠。
我覺得書裡面有一個自我對話非常有幫助,當你開始感到不踏實、產生自我懷疑的時候,
記得對自己說:「這就是現在的狀況。我正在盡全力了。」也就是說,無論你的進度如何
,是好是壞、是快是慢,都不要緊。只要接納當下最真實的狀況,並且繼續付出努力就可
以了。
這讓我回想起我最一開始要寫讀書心得文章的時候,也是用這種接納自己的態度。我當時
知道自己的文筆還不好,也是一個閱讀課外書的菜鳥,有一萬個理由阻止我自己寫讀書心
得。可是我告訴自己:「我活著的每一個當下,都是我『最差勁』的時刻,卻也是我『最
好』的時刻。」
什麼意思呢?對我而言,那個時候的我是一個最差勁的寫作者,也是最差勁的讀者,「再
怎麼糟糕」也就是這樣了。相反的,在那個時候的我也是一個最好的寫作者和讀者,以我
的自己能力所及,寫得「再怎麼好」也就是這樣了,不會再更好了。在明白這個道理的當
下,我就釋懷了。
因此,如果我想開始寫作,那就寫吧。我接納了當下自己的能力,知道最好跟最壞就是那
樣,不要擔憂多餘的事情,盡全力寫就對了。
這種心態幫助我面對之後的每一個新挑戰,既然「當下」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那我還怕
什麼?如果你覺得有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很不踏實,不知道自己到底夠不夠好、夠不夠格,
記得輕聲對自己說:「這就是現在的狀況,我正在盡全力了。」
妥善運用網路建立深刻連結
另一個我想談的是「連結」。
因為人是社會化的動物,自然會追求與別人建立實質的連結與歸屬感。特別是在社群媒體
問世之後,人們會試著用網路跟別人建立連結。
但是,我們卻經常誤會了這種連結的用法。除了在網路上交流之外,有些人會以網路連結
的數字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追蹤者的人數、網路名聲的高低、網路變現的能力。對於想要
成為網路名人的人來說,這些數字固然很重要,但是必須留意一個觀念。
書中提到,心理學家佛洛姆早在 1955 年就曾經呼籲大家,不要用「行銷導向」來看待自
己: 「一個人如果將身、心、靈視為資本,將聰明投資以獲取最高利益視為人生目的,
那麼友善、禮貌、仁慈等德行就會變成商品,被包裝成『一套人格設定』,以便在人格市
場上賣得更高價錢。當他無法將自己經營成能夠獲利的商品,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倘若
如願獲利,就會覺得自己很成功。」
這個呼籲給我的提醒就是:不要過度在意網路人設的雕琢,而是更在意自己的真實生活是
否過得快樂。如同作者的批評,許多人為了成為網紅而爭相出賣自己的靈魂,但他們真的
能夠達成目的嗎?這樣做真的值得嗎?恐怕不會。
另外,根據人類的天性,我們通常喜歡和與我們相似的人做朋友,像是那些有著相同興趣
、喜好相同活動、懷抱相同價值的人。相較於一對一與陌生人互動,參與一個團體能夠減
少許多壓力。而網路的好處之一,是比以前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團體,不少網路社群也
都會舉辦實體聚會。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把網路當成一個「中介點」,然後把共同進行有興趣的活動、舉
辦實體聚會當成「終點」。當我們能與人建立深度連結、成為實質群體中的名人,肯定會
比成為網路名人更讓人感到滿足。像是參與社團、讀書會,甚至是志工或宗教團體,都會
讓人感到更踏實。
也就是說,不要只想透過網路營造一種行銷自己、賣弄人設的虛假連結,而是透過網路的
力量,跟真實世界的團體產生深度的連結。與其關心網路上的人怎麼看你,不如更加投入
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
如此一來,這種連結就會支持我們安然度過人生中的潮起潮落,讓我們活得更踏實。
後記:活出當下的踏實
《踏實感的練習》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包含了大量的「理論與文獻」,並提出了很多種
「實際練習的建議」。但是,如果硬是要挑一個缺點的話,我覺得就是理論與文獻的篇幅
太多了。如果你是比較急性子的人,你大可以直接讀每個章節後面的「實際練習的建議」
,就能抓到這本書要傳達給你的重點。
總結來講,我們要接納當下的真實情況和自己的真實樣貌;不要擔憂過去和未來,而是專
注活在當下;對於目標要有耐心,不要過度急躁;展現和擁抱自己的脆弱,不要逞強;跟
真實的人和團體建立連結;建立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就會包含每一種踏實感的練習。
如同作者提醒我們的,活得快樂的關鍵並不是一直想要更多、努力爭取更多,而是來自於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而且在當下全心全意的投入。現在,就是你最踏實的時刻。